春天到了,寄生虫多发,别忘了给孩子打虫

孩子是否有寄生虫?多大要开始驱虫?吃哪种驱虫药最有效?合格爸妈要清楚。

好不容易躲过全球流感爆发的“寒冬”,春日渐暖、草长莺飞,蛙鸣蛹动,正适合带孩子外出和大自然来个亲密互动。

然而,随着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也开始活跃起来,抵抗力弱的宝宝特别容易中招。

对付流行性疾病,接种疫苗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那么,对付寄生虫病呢?

现在流行在网上晒记忆,很多人的儿时记忆里都有“宝塔糖”,就是打虫药。不少人一边回忆一边感叹现在卫生条件好了,都见不小孩吃打虫药了。

宝塔糖

实际上,根据年的统计数字,我国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仍高达19.56%,相当于60年代的日本的土源性线虫感染水平。

而且,约有万14岁以下的儿童感染,寄生虫防治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

除了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每年春季有意识地给孩子打打虫,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寄生虫感染可怕在哪儿?

我记得上小学时,一次健康教育课上,老师播放了一部关于人体寄生虫的科教片:一条条又长又白又细小的虫子,围着小朋友的便便欢快地蠕动、缠绕······

真的是被恶心了好多年,隔夜饭都快吐出来了。

当时不理解,既然虫子可以被拉出来,我们为什么还要怕它呢?

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寄生虫不会老老实实呆在肠道里,可以到达身体多个部位,在人体内脏游行移走。

比如,蛔虫进入胆囊、胆总管、肝脏,会导致器官发炎、引起剧痛,甚至危及生命。

它们还可能进入口腔、鼻腔等,爬到眼睛的病例也偶尔发生。

注意!蛔虫如果钻到头里可能引起孩子发生抽搐,钻到眼睛里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失明。

蛔虫病不仅影响孩子的食欲、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而且一旦不及时去除,它们大量繁殖在肠道骚动,互相盘结成团、堵塞肠道,会诱发蛔虫肠梗阻。

其症状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严重者可致肠坏死,死亡率极高。

这是一张手术图片,吃东西的时候千万别看。

↓↓

↓↓

↓↓

医生从男童肚脐里拔出蛔虫,足足半米长

寄生虫的种类有很多,临床上常见的有蛔虫、蛲虫、钩虫、绦虫。

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

《欢乐颂》里,曲筱绡给赵医生推荐了一家吃“蛔虫面”的面馆。在吃面过程中,曲筱绡故意恶心赵医生,跟他说蛔虫面的来历。这面的两头是尖的,中间是圆圆的,特别像蛔虫。

蛲虫很小,也就1厘米左右。

感染蛲虫宝宝肛门瘙痒,时不时会抓挠小屁屁,夜间更为频繁,严重时还会把小屁屁周边皮肤抓破,导致皮出血,引起皮疹、湿疹等疾病。

钩虫是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危害性最严重的。

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普通成虫的体长可以达到22米。

在我国,最常见的就是牛肉绦虫病与猪肉绦虫病,由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所导致。

如何确定孩子有虫?

孩子肚里有虫会出现哪些病症?

★白斑、磨牙、肚子疼……这些信号都不准确。

①白斑:很多人称这些淡淡的白色斑为“蛔虫斑”,但实质上这是“白色糠疹”。

国外文献在介绍到这种病时压根没有提到蛔虫。白色糠疹另外一个名字叫“桃花癣”,是因为它常常在春季发生,每年桃花一开,很多孩子的脸上就出现了。

白色糠疹确切病因不明,目前发现和易患湿疹的特异性体质、日光照射、频繁洗涤和局部皮肤干燥有关。很多医生建议抹点润肤露、注意防晒就好了。

②磨牙:民间一直传言“夜里磨牙,肚里虫爬”,是有一定道理的。

肠道寄生虫,尤其是蛔虫感染,可能会引起磨牙。这是因为蛔虫产生的毒素会刺激神经,使神经兴奋,而导致磨牙。

不过,压力和焦虑、睡眠障碍、牙齿咬合问题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都会诱发磨牙。

③肚子疼:感染蛔虫,确实会有肚子疼的表现。但孩子肚子不舒服,并不能武断地认为孩子长虫了。

引起肚子不舒服的原因太多了:过敏、肠炎、便秘、吞入空气等都会表现为腹部不适。

所以,不能单因这一条而判断孩子感染寄生虫。

无论是哪种寄生虫病,孩子通常会出现腹痛、消瘦、食欲不振等。

如果感染蛲虫和绦虫,还有肛门瘙痒(女孩子还有可能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或阴部瘙痒),睡眠不安,易惊醒、哭闹等表现。

★要么眼见为实,要么粪便检查,才是可信证据。

①雌性蛲虫夜间(肛门括约肌松弛时)会从肛门爬出来大量产卵,可以等孩子熟睡2—3个小时后,观察孩子的肛门是否有虫。

蛲虫产卵过程

也有妈妈提供了这样的检测方法:

在早晨醒来之后,可以用透明胶有粘性的那面放在孩子的肛门上,然后把胶带拿给医生在显微镜下检查有没有虫卵。为了提高找到虫卵的几率,建议连续三个早晨,都用胶带粘一下孩子的肛门。

②如果没有亲眼所见,那么判断孩子是否感染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医院(消化内科)做大便常规化验。

由于人体感染寄生虫后,虫卵的排出常常是间歇性的,因此有必要的话,应多次留取新鲜粪便,重复检查。

多大的孩子可以驱虫?

3—14岁的儿童为肠道寄生虫感染高发人群。

★如果孩子没有患病,医生不建议给孩子常规吃驱虫药。

★2岁以下,无需驱虫。

因为大多数驱虫药需经肝脏分解代谢,而2岁以下的宝宝肝脏还在发育之中,服用后会造成肝功能损害。

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基本都在大人的看护下活动,吃外面的食物也比较少,感染虫卵的几率小,所以无需服用驱虫药。

如果必须服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岁以上,可行驱虫(世卫组织推荐)。

随着宝宝的长大,接触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很容易增加患寄生虫病的几率。

驱虫药如何服用?

之前曾看到过一个吓人的新闻:

新闻中的这位妈妈给孩子吃了打虫药后,虫子不仅没有打掉,还钻进了孩子的头部和眼睛里……

咱们自己在家盲目自行驱虫,可能会导致寄生虫增加耐药性,同时还可能由于驱虫不恰当使蛔虫窜进胆道引发急性胆道蛔虫症,或其他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真的不能拿孩子的健康冒险,一切谨遵医嘱!

★肠虫清驱虫最有效。

驱虫药有很多种,目前常用的有: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甲苯达唑、噻吩嘧啶等。

其中,阿苯达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广谱驱虫药,在治疗蛔虫、钩虫、蛲虫等感染上有较好的疗效。

还有一种驱虫药不得不提,那就是咱们小时候经常吃的“宝塔糖”,其实它就是左旋咪唑驱虫药。

“宝塔糖”主要具有麻痹寄生虫的作用,让它们无法吸附在肠壁上,随肠蠕动而排出。

而且,“宝塔糖”只能单纯驱蛔虫,并且有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应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目前已经被肠虫清取代。

另外,我在论坛上看到,不少妈妈会海淘澳大利亚的一种驱虫巧克力,说比起肠虫清,这种药口感好,孩子更乐意吃。

这种驱虫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PyrantlEmbonat双羟萘酸噻嘧啶,也是一种常见的驱虫药成分。它通过麻痹肠道寄生虫的神经系统来发挥作用,最终使虫子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双羟萘酸噻嘧啶和肠虫清哪一种驱虫效果更好呢?

《海峡药学》杂志发表于年的一篇《肠虫清、双羟萘酸噻嘧啶治疗儿童蛲虫感染》科研文章指出:

“对宁德市第一小学低年段随机抽检出蛲虫阳性人应用肠虫清、双羟萘酸噻嘧啶治疗蛲虫病均有效,尤其是服用肠虫清对控制蛲虫病的发生与流行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服药时间:空腹、晚上睡觉前服用最佳。

在这两个时间段,胃肠食物已基本排空,药物入肠道后易与虫体充分接触,可以提高杀虫效果。

★服药次数:一年一次,一次为一疗程。

一般2岁以上的孩子,每年驱虫一次即可。

通常情况下,服药后,2—4天才有虫体排出,或者没有虫体排出。

有的妈妈在给孩子吃驱虫药后,一旦没有找到虫体,就擅自再喂一遍,殊不知这样非常危险!

预防重于治疗

寄生虫病一般是经口摄入虫卵感染的。

以蛲虫感染为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非常容易传播蛲虫虫卵,可以说是“摸到哪儿粘到哪儿”:

一个小朋友感染了蛲虫,肛门发痒,就用手去挠,手上就会沾上虫卵,虫卵会通过孩子的手留在他接触过的地方。

蛲虫虫卵在体外正常室温下能够存活3周。这期间,如果其他孩子或大人摸了被污染的玩具等,就很容易把虫卵带到自己手上,继而进入口腔。

吃手、啃指甲的习惯一定要改

所以,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寄生虫,其他成员也需要进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防止寄生虫感染和再感染,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卫生工作。

①少吃生冷食物。

②做菜时,尤其要洗干净土里生长的食物,要去皮食用。

③不带孩子吃路边摊。

④勤剪指甲,清洁好指甲缝。

⑤勤晒被褥,勤换洗内衣,不要给宝宝开裆裤。

⑥彻底清洁可能沾有虫卵的地方,尤其是玩具、坐便圈等。

⑦如果家里养宠物,也要经常给宠物驱虫。

其实,在现在的生长环境中,孩子感染寄生虫的几率已经比我们小时候少了很多。做到上面几点,基本可以做到预防啦。

推荐阅读:

儿科停诊了,因为医生都病倒了!这波流感为何如此凶猛?流感疫苗要不要打?流感爆发高峰期如何守护宝宝安全?

HANDMADEBY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白殿疯病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chunkangzhen.com/dckz/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