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小郎中学医记三24防

24、防己

利水消肿,祛风止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症。

减肥——治水的来源与去路

《金匮要略》曰,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小指月说,爷爷,防己怎么有两种啊?

老先生说,没错,汉防己有导利汗水之意,所以下半身水肿用它利水消肿,木防己有治厥阴风木之意,所以上半身风湿痹痛用木防己祛除风湿,故防己总的功用都是围绕祛风湿痛跟利水消肿两方面展开。

小指月说,原来各有所长,《本草求真》曰,治风需用木防己,治水需用汗防己。

老先生说,你知道为什么叫防己吗?

小指月摇摇头。

老先生引《本草正义》说,脾胃己土,喜燥恶湿,湿淫于内,则己土受邪为病,而此物利水除湿,减轻提防压力,故有防固中焦堤坝脾土之意,此乃古人明命名之真义。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把水湿里走,脾土压力一减轻,堤坝就牢固,运化功能就恢复,所以水湿为患,而见肌肉肿满者,就要用到防己。

就像大禹治水,堵不如疏一样,防己利水消肿,就是疏通水道,使水湿泛滥的肿势消下去。

有个小伙子在超市里工作,一年之间长胖了三十多斤,肚子鼓得像皮球,走起路来肉都会晃。

老先生说,小伙子,你最喜欢喝什么呢?

小伙子说,啤酒可乐雪糕。

老先生说,那你一天到晚都没怎么喝温开水咯。

小伙子说,我们都用饮料来代替水啊。

老先生接着说,那你喝冰冻的,还是喝没冻的呢?

小伙子说,天天干活那么热,不喝冰冻的怎么行?

老先生摇摇头,叹叹气说,现代年轻人都没有健康常识到这种地步,麻烦麻烦。

小指月不知道爷爷为难什么,便说,爷爷,像这种病都不难治啊,怎么爷爷都觉得麻烦呢?

老先生说,病好医,观念不好医。

小指月说,为什么呢?

老先生说,养生误区何其多,治病救疾,功不抵过啊!我们用最好的辩证跟药物,所做的功劳,跟人们养生误区导致的各种过失比起来,正如杯水欲救车薪——难!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凭我们两双手是救不了那么多病的,看来得总结经验,著书立说,治人一时可以用汤药,但治人一世,却需要用书籍,用正知正见,用健康的观念啊!

小伙子这时说,大夫,你能给我减减肥吗?

老先生苦笑着说,你的身体又不长在我身上,你能管住嘴,迈开腿,肥胖很快就减下来了,我用汤药都只是辅助,你才是你身体的主人啊!

随后老先生便开出防己黄芪汤。

小指月一愣说,爷爷,这防己黄芪汤不是用来治水肿的吗?你怎么用来减肥呢?

老先生说,脾虚水肿,跟脾虚肥胖,都是水湿泛滥,他肥的不是肉,而是水湿,他身子里就像一个皮囊包着大量的水,所以肚子胀满,俗称啤酒肚。而我们治的也不是肉,而是水湿。

小指月说,为什么冰冻啤酒饮料下去,小肚子很快就出来呢?

老先生说,生冷之物最容易伤到的就是脾阳,脾阳一伤,运化不起来,水湿就纷纷留在那里,动不了。

所以想要减肥,不远离生冷之物,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喝水也要喝温开水,要少量小口地频饮,而不是猛灌暴饮,直伤中焦。

只有保护好身体的气化,肚中胀满才会消掉。

这小伙子便开始改服温开水,不再喝冰冻饮料,然后连吃了十剂防己黄芪汤,小便大量地排,身体非常轻松,仅仅半个月便消掉十多斤的水湿。

周围的人都不敢相信,一个肥胖的上楼梯都喘气,腿脚都提不动的小伙子,在短短半个月之间,居然腿脚轻健,说话中气都足些。

小指月说,爷爷这张仲景的防己黄芪汤,居然可以运用来减肥,这该作何解释呢?

老先生说,防己黄芪汤虽然仅有六味药,却补气健脾,利水除湿,对于脾虚水盛,身体虚胖,舌苔水滑,体倦乏力的病人来说比较适合。

小指月说,为什么张仲景说,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老先生说,风水,得分开来看,外面受了风冷之气,里面又有水饮为患。所以现在很多城市里的人,躲在空调房里灌凉饮,这就制造出很多胖子来,你怎么节食素食想减肚子都难。

你想想风主疏泄,令脉浮,水湿过多,能令身体沉重,中气不足,所以汗出恶风,这时用防己是导其已生之水,治水之去路,消肿下行。

而用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补气健脾,调和中州,治水之来源,巩固堤防,令水之不生,这样来源去路一理顺,水湿下去,正气起来,所以身轻体健。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看来几千年前张仲景就已经看到水肿肥胖形成的原因。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一些代谢性疾病也有应用防己黄芪汤的机会。如痛风、糖尿病、高血脂症、单纯性肥胖症等。李春生用本方加味治疗2例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经3个月左右,均大为好转。处方:黄芪30克,防己12克,白术10克,甘草4克,生姜6克,大枣3枚,草决明20克,黄芩10克(中医药学报,5:36)。

阮士军也曾用本方加味治疗一名肥胖患者,防己、黄芪俱用60克,另加去湿利水之药,治疗两个月,体重恢复至以前水平(北京中医杂志;4:35)。

草医郎中的风湿药粉子

《神农本草经》曰,防己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有个草医郎中,他在市集里卖风湿药粉子,一大堆人围上去,争相购买,但见得草医郎中用它那惯有的嗓门子吆喝道,治手足疼痛的风湿药粉子,两块钱一包,吃了疼痛就好。

爷孙俩正路过集市,看了不少乡亲们围在那里买,估计一是价格便宜,二是乡亲们年纪老的,哪个没有风湿手脚痛呢?

小指月便问一个老者,这药怎么样?

这老者说,我已经不止一次买了,吃了手脚关节痛确实有好转,轻一点的用水煎服,重一点的就用水酒各半煎服。

小指月就奇怪了,这草医郎中不辩证便给乡亲们卖药粉子,而且普遍还管用,这是什么道理?

于是他就想知道这里头是什么药,但贸然的前去问,草医郎中当然不会轻易说,因为很多人得到一两个偏方验方都视之为枕中秘铁饭碗,怎么可能轻易透露出来呢?

很少有人像爷爷这样知识不保守,经验不带走,不把学问当成自己所有,而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

于是指月便好不容易挤到人群里头去,看那郎中葫芦里卖什么药。

只见郎中见到不同的病人,还特别交代要用些药引子来跟这药粉来煎煮服用,比如有个说话缓慢,气都不足的老人家,手脚关节痛,郎中便说,你回去买一两黄芪跟这药粉子一起煮,效果更好。

又有个下肢有些浮肿的病人,这草医郎中说,你回去买点薏仁,一次用二两,跟这药粉子一起煎服。

还有一个头上疼痛的病人,草医郎中说,回去搞点葱姜,跟这药粉子一起煎服。

还有一个看起来面上没什么血色的妇人,手臂上也有些微肿疼痛,草医郎中说,你回去搞些姜枣,跟这药粉子一起煎煮。

......

小指月似乎看出一些道行来,看来人在江湖走,也不是全凭斧头方单方,连草医郎中都懂得灵活变通,知道气虚用黄芪,血虚加姜枣,脾湿用薏仁,除湿人精神,头痛加葱姜,散寒解表良......

小指月特地上前也买了一包,草医郎中说,小伙子你买这药干什么,小孩子有什么风湿关节痛呢?

小指月说,我买给一个人,他有风湿关节痛,手脚都有些肿,这药管不管用?

草医郎中笑笑说,管用你就捡了便宜治了病,不管用也花不了多少钱。

正是因为这药粉子药价不高,大家才纷纷抱着一试的态度前来购买。

但见草医郎中说,你回去买一种药叫泽兰的跟我这药粉子来搭配,就可以退四肢浮肿,除腰脚风湿,骨节疼痛。

小指月笑笑,不过还是掏钱买了,他在想,看病都必须面对面四诊合参,这是爷爷一直都耳提面命的,哪有隔山打牛,遥感治病的?

不过小指月目的不在于买药治病,而是想研究这药是何物,一拿回去,经过仔细研究,品尝,对比,然后又有爷爷的鉴定,居然这药就是防己一味。

小指月哈哈大笑说,真是单方一味,气煞良医啊!可为什么草医郎中会叫自己用防己配泽兰呢?

这时爷爷说,这草医郎中一身朴陋,道行不浅,济世活人,随机应变,不拘一格,不讹人钱,沿街卖药,但求效验。

这泽兰配防己用得非常巧妙。

小指月说,为何呢,爷爷,连你都说这隔山打牛巧妙?

老先生说,我一直都不赞成只凭口说,不见病人便出汤药,这容易误诊,但用泽兰配防己,确实是治疗风湿肿胀痹痛的良好药对。

小指月说,爷爷以前好像没提到过啊?

老先生说,可《神农本草经疏》中提到,泽兰用防己为之使,则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气。

小指月说,这都是普通的利水消肿止痹痛的药对,有什么神奇呢?

老先生说,妙就妙在活血利水双管齐下。

小指月再回过来看这两味药,方才看出道行来,说,爷爷,我也看明白了。

老先生说,你终于看懂了。

小指月说,血不利则为水,这是仲圣的教诲,所以利水要活血,血液流通循环,水湿代谢得快,治血要利水,水津四布,血液循环,障碍就少。

而用泽兰既能活血,也可利水,又以它特殊的芳香之味,能畅达气机,还有防己能够疏通经络,驱逐风湿,这样风湿外散,经络畅通,血水瘀滞下排,那风湿痹痛,肢节肿胀当然会减轻咯。

老先生说,民间草医郎中处方用药,大都简验便廉,有可取也有不可取,可取就是他们方子如果用得好,可以立起效验,而且往往一两个方子适应面极广,变化极灵活。

小指月说,那不可取之处呢?

不可取之处就是疏于精细辩证,在入微方面功夫做得不够,不过对于经验充足的草医郎中来说,治病都是治其病势,就像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虽然不能够完全把病人治好,但大部分病人吃了有些效果,疾病会回回头,这样是他们能够在民间存在的道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李幼昌经验

治痹拾趣早年随父下乡访友,时值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漫步乡间小路,令人神清气爽。行至一村寨,适见村中大树下,有一老妪正在叫卖“治手疼脚疼药”,围观乡农甚众,并争相购买。

家父见此情景,出于好奇之心,乃住步不行,欲探究竟,遂躬身向一老翁询问:老妪所卖何药,所治何病,购药者何以如此之众。

听完老翁所言,方知老妪所卖者系一味中草药,碾为粗末,以纸分包,每包1剂,以水煎服,专治四肢关节疼痛之病,此间乡农过去曾多次购买过老妪之药,服后确有效果,相互传颂,是故方有众多乡农购买。

家父闻此药有如是之妙,亦向老妪购得一包,回寓后,经向几位有经验之老药工请教,方知此乃中药防己是也。因思防己治痹,方书早有记载,确有祛风除湿、止痛利水之功,只是尚未料及有如此之效。

常言道“单方气死名医”,实不谬矣。至此以后,家父每治风寒湿痹或湿热痹痛,均喜用此药,在辨清痹之寒热前提下,将此药配入相应的治疗方中,往往收到良好效果。(《李幼昌临床经验选集》)

《本草切要》曰,治膀胱水蓄胀满,几成水肿:汉防己二钱,车前、韭菜子、泽泻各三钱。水煎服。

《本草切要》曰,治脚气肿痛:汉防己、木瓜、牛膝各三钱,桂枝五分,枳壳一钱。水煎服。

《本草切要》曰,治遍身虫癣瘑疥:汉防己三两,当归、黄芪各二两,金银花一两。煮酒饮之。

《儒门事亲》曰,治肺痿喘嗽:汉防己为细末。每服三钱,浆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和滓温服之。

《古今录验方》曰,治肺痿咯血多痰者: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糯米饮,每服一钱。

《千金方》曰,治遗尿,小便涩:防己、葵子、防风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散服亦佳。

《本草汇言》曰,治水臌胀:汉防己一两,生姜五钱。同炒,随入水煎服,半饥时饮之。

胱肠开关的防己

李东垣引《本草》十剂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泄血中大湿热,通其滞涩,亦能泄利二便,故十二经有湿热壅塞不通,以及脚气下注,膀胱积热,非此药不除,真行经之仙药也,无可代之者。

一个脚气肿胀的病人,老先生便问,大小便怎么样?

他说小便黄,比较难排,大便也不是很通。

小指月说,爷爷这关尺脉,洪数,明显下焦湿热盛,可以用四妙散来治疗湿热脚气肿痛啊!

老先生点点头,小指月便把苍术、黄柏、薏仁、牛膝写了出来。

这病人看了后摇摇头说,大夫,以前医生给我开过几次这方子,我也喝了都没有治好我的病。

老先生笑着说,指月,你看为何呢?

证属湿热,四妙散应该一剂知,二剂愈啊?

小指月说,没错,可为什么他吃了却没有理想的效果呢?

老先生说,若二便通调些,这四妙散很快就发挥作用,它撤湿热下行力量非常足,如果湿热壅滞导致二便难通,这时不用一两味开通胱肠之品,这四妙散也难以药至病所,使浊阴湿热下排啊!

小指月说,那用什么呢?

老先生说,既要能够除湿热的,又要可以通利大小便,这样湿热邪气才有个出路。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爷爷,你是要把他胱肠开关打开,湿浊才能排下来。

老爷爷点点头说,没错,就缺一味开关之药,可以开二阴关闭之阻滞。

小指月说,那薏仁不是可以渗利小便吗?

老先生说,薏仁利小水,属于王道之药,比较持久,力量缓和,对于膀胱湿热阻痹厉害的,不堪重使。

小指月说,那就用防己,既除湿热,也通利二便。

老先生说,没错,防己可以力堪重使,《本草求真》说,凡水湿咳喘,脚气水肿,皮肤痈疮等,属于湿热流入十二经,以致二便不通者,皆可用防己调之。

随后在四妙散基础上加入一味开通胱肠开关的防己,这病人再服用五剂药后,腿脚一天比一天轻松,胀痛逐渐消失。

小指月看了后说,看来汤药对证,却效果不理想,不是汤药不行,而是没有加入合适的药引子。

小小药引子里头有大学问,就像没有把开关打开,再多的水也流不下来,没有给湿热浊邪开一条通道,那药物也难以彻底把十二经湿浊赶下来,所以给邪以出路,先要把道路开通,若前后二阴不通者,药物下去,如何能建功。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本草经疏》曰,下焦湿热肿,脚气不利,防己可行十二经,堪挑重担。

 中药的煎煮,影响到中药的药效,正确的煎煮方法能发挥中药最大的药效,而错误的煎煮方法则会大大损失中药药效,导致疗效降低,那么,中药怎么熬?   一、容器的选择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二、预处理   第一步:“看”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法处理。   第二步:“泡”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泡20~30min,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10~15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葫底的危险。   5、煎煮次数: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煎煮后及时滤出煎液,并将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四、特殊处理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   1、先煎:就是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使药物中难溶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将需先煎的药物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0~20min后,再与浸泡过的其他中药合并煎煮。这些中药有:一动物的骨甲类如鳖甲、龟板等;二矿物类如生石膏等;③有些毒性中药如生川乌、生草乌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2、后下:就是缩短煎煮中药的时间,减少因长时间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规操作是:待其他群药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min后,再加入需后下的中药煎煮5-10min即可。这些中药有:一气味芳香类中药如砂仁等;二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钩藤、番泻叶等。   3、包煎:就是将中药装入棉布袋中与其他群药共煎。这些中药有:一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等,防止煎煮时葫锅底;二富含绒毛的中药材如旋覆花、枇杷叶等,防止脱落的绒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将胶类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或清水中加热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或葫锅底,如阿胶、鹿角胶等。

  5、另煎:就是将贵重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用适宜的容器单独煎煮取汁后,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共煎,目的是减少群煎时其他药渣对贵重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总之,临床中医师只有在开具处方后叮嘱患者严格按照中药煎煮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提高汤剂的疗效,使中药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好地作用。

中医讲人的五脏六腑都是有他的工作时间的,对应着12个时辰:23:00—1:00即子时,是胆工作;1:00—3:00即丑时,是肝工作;3:00—5:00即寅时,是肺工作;5:00—7:00即卯时,是大肠工作;7:00--9:00即辰时,是胃工作;9:00--11:00即巳时,是脾工作;11:00—13:00即午时,是心工作;13:00--15:00即未时,是小肠工作;15:00--17:00即申时,是膀胱工作;17:00--19:00即酉时,是肾工作;19:00--21:00即戌时,是心包经工作;21:00--23:00即亥时,是三焦工作;三焦指的是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服用中药的时候按照这个脏腑的工作时间去服药,效果是最好的,比如肾脏疾病肾结石肾炎在酉时服用即17:00--19:00之间。肝脏疾病则是在睡前服用。丑时是肝脏工作的时间如果这个时间身体不处于睡眠状态服再多在好的药也收效甚微。相反这个时间不睡觉的人,肝脏的疾病发生率会高很多。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白癜风可以治愈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chunkangzhen.com/dckz/2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