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篇稿子除了知识,就是无尽的回忆了。
我是个80后的妈妈,有时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许多都记不清楚了,但是幼儿园里吃宝塔糖的那段日子却记忆犹新。
每次提起打虫药,除了宝塔糖,就是电视广告中,那个眼镜医生“两片”的模样。
宝塔糖,说是糖,其实就是一种打虫药。
那个年代,幼儿园会定期给小朋友发宝塔糖。不懂其中秘密的我们,兴奋的吃下,却常常哭着从厕所跑出来。
老师说:别怕,宝塔糖会把肚子里的小坏虫子化掉。不吃,小坏虫子就会在肚子里面捣蛋,那时,可就要肚子疼了。
于是,我出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纠结。
直到上了小学,我才从生物课本中,得知了肚里的虫子叫寄生虫。
因为长大了,开始注意讲卫生了,宝塔糖事件也渐渐离我远去。
02
当了妈妈,常感觉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又活了一次。每一个阶段都会对照当时自己的经历。
我的孩子已经两岁,近来常常在睡梦中会磨牙。
我开始思考是否要给孩子吃打虫药?
工作中,我是名儿科医生,在门诊中也常常会听到同年龄段的妈妈的困惑。
“医生,我孩子经常肚子疼,是不是肚子有虫,需要吃打虫药吗?”
“医生,我还在吃的挺多的就是很瘦,是不是肚子里有虫,需要吃打虫药吗?”
“医生,我还在晚上睡觉磨牙、脸上有白斑,是不是肚子里有虫,需要吃打虫药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坐下来,认真写篇文。
03
打虫药该不该吃,就先要知道出现什么症状才是肚子里真的有了虫。肠道寄生虫最常见的是蛔虫,感染蛔虫的信号主要有:
●常喊肚子疼,而且在肚脐周围部位,轻揉肚子会有缓解。
●晚上睡觉不踏实,容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在面部、颈部皮肤上出现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片,上面有细小的灰白色鳞屑,俗称“虫斑”。
●没有明显原因,皮肤反复出现“风疙瘩”。
●有偏食现象,并喜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纸张、布头。
●吃的多,而且容易饿,爱吃零食但体型不胖。
那是不是出现上面的一条或几条症状就说明孩子肚子里有虫了呢?当然不是,这些症状也同样会出现在其他病理情况下。
有了这些症状最大的意义是:医院进行大便化验。确定感染了蛔虫才可以进行驱虫。
常用的打虫药有阿苯达唑(俗称肠虫清)、甲苯达唑、枸橼酸哌嗪(俗称驱蛔灵)等,具体用法用量最好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服用。
打虫药看似简单却对服用方法有着复杂特殊的要求,为了孩子的安全和更好的打虫效果我们接下来具体说说注意事项:
●驱虫药要等到2岁以后才能服用
2岁以内孩子的肝、肾等重要器官发育还不完善,大多数的驱虫药服用后,或多或少都要经肝脏分解或者肾脏的排泄,因此驱虫药多标明“婴儿禁用或慎服”字样。
2岁以下的宝宝活动范围有限,感染虫卵的机会很小,不需要服用打虫药。
●打虫药最好在秋季服用
一般认为感染期虫卵的出现率以七八月份最高,而且夏季是人们生吃蔬菜、瓜果的高峰时期,如果没有清洗干净,极易感染虫卵,所以驱虫时间以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季为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吃药期间要清淡饮食
打虫药物只在肠道进行局部作用,这类药物多属脂溶性,油腻食物会增加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多了,毒副作用会增加,而且吸收量增加了,肠道内剩余的药量就会减少,驱虫作用就会降低,所以吃药期间忌油性食物为好。
04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和全民卫生意识的提高,蛔虫感染的几率降低了很多,有调查表明大便涂片蛔虫卵的检出率从60年代的95%降到了现在的5%,所以宝塔糖真的可以说已经是过去小朋友记忆中的符号了。
关于症状鉴别,儿科医生如是说:
1.孩子磨牙、脸上有白斑除了有虫还有什么可能?
●磨牙的原因很多,除了寄生虫感染常见的有消化不良、白天精神过度兴奋、口腔感染、发育期咬合紊乱。
脸上白斑注意和白色糠疹或单纯性糠疹相鉴别,必要时可以皮肤科咨询就诊。孩子吃的多、但总是长不胖,怎么办?
除了有虫,更常见的原因是肠道功能不好,或者其他一些消耗性疾病,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最好到专业的儿科就诊,必要时可以口服一些优质益生菌,坚持小儿推拿也有很好的效果。
2.孩子确定感染了蛔虫症,是就吃一次打虫药还是以后都要定期服用呢?
●大多数孩子一次规范的服药后就能清除肠道内虫及虫卵,无需重复用药,但平时应注意卫生,避免虫卵再次侵入。
3.孩子有症状但大便没有查出虫卵可以吃打虫药吗?
●这种情况一般不建议常规服用,打虫药毕竟是药品,是药三分毒,应该在对症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利大于弊。还是建议参考前面几条找到正确的原因,给予更适合的处理。
END
文
子迎编
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