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病吗

肥胖(obesity)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肥胖按病因分为:①原发性肥胖:又称单纯性肥胖;②继发性肥胖。按脂肪在身体分布分为:①普遍性肥胖:又称均匀性肥胖;②腹型肥胖:又称向心性肥胖、内脏型肥胖、男性型肥胖;③臀型肥胖:又称非向心性肥胖,女性型肥胖。

症状起因

单纯性肥胖多与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肥胖与多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关,对肥胖有影响的内分泌素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胰岛素等。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机体对肥胖的易感性起作用,肥胖者往往有较明确的家族史。

2、内分泌因素

包括下丘脑、垂体疾病、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3、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可引起肥胖,包括:①饮食过量;②进食行为(食物种类、进食次数、时间等)异常;③运动过少;④饮酒。

4、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氯丙嗪、胰岛素等可引起肥胖,为医源性肥胖。

5、脂肪细胞因子

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发现是近年来内分泌学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目前研究较多的脂肪细胞因子有脂联素、抵抗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它们均参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机制,同样也是肥胖的发病机制。

对肥胖症的诊断,首先应判断是否肥胖,通过间接体脂测定法和直接体脂测定法可以对体内脂肪量进行评估,同时了解肥胖的程度;其次,应分析肥胖症的病因,排除由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最后,评估因肥胖而带来的健康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

简单检查:理想体重(kg)等于身高(cm)减;或等于身高(cm)减后再乘以0.9(男性)或0.85(女性)。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者为肥胖;超过理想体重10%又不到20%者为超重。

20-39岁这一时期的超重和肥胖对健康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影响多年后的生活。

研究发现,女性青少年时体重平均增加12.6kg,37年后慢性病发生率明显增加。男性青少年时体重平均增加9.7kg,34年后慢性病也明显增加。除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相关联外,心血管疾病、肥胖相关癌症、胆石症、重度骨性关节炎、白内障手术及死亡事件也明显升高。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肥胖的流行范围有所上升。尽管身体质量指数在人群中是一种方便简单的肥胖指数,但研究表明,仅由身体质量指数定义的肥胖是一种非常不均衡的测量标准,不同个体中心血管和代谢的临床表现亦不同。

脂肪组织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精巧的代谢器官,在各种系统间进行交叉式交流;脂肪组织的紊乱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易感人群的正热量平衡的病理反应,从而引发心血管和代谢疾病。

在甘油三酯主导膳食下,皮下脂肪组织扩张不足导致内脏和异位脂肪沉积、炎症/脂肪因子失调和胰岛素抵抗。相反,下半身的优先储存脂肪可以起到代谢缓冲作用,保护其他组织免受脂质溢出和异位脂肪引起的脂毒性作用。

过去30年的转译、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已经清楚地论证了内脏、异位脂肪和以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脏重塑/心脏衰竭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之间有紧密联系。

当实体组织间代谢健康的肥胖表型和肥胖悖论被同时考虑时,这种关系就更加微妙了。尽管很明显,内脏/异位脂肪的积累对比体质量指数是心血管和代谢疾病风险的主要风险因素,脂肪分布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实施仍然是一个挑战。

肥胖的人体测量指数很容易实现,但是新的基于图像的方法测量特定的脂肪储存,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生活方式、药理学和外科干预都允许对超重/肥胖采取多学科的方法来改善临床结果,并与公共健康信息相结合,以对抗全球范围内日益流行的肥胖问题,并建立更健康的无心血管疾病的生活。

治疗原则

肥胖症的治疗既要针对肥胖本身包括减低体重,防止体重再度增加,又要治疗和预防肥胖的合并症,改善肥胖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

1、行为矫正:矫正患者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肥胖者多伴有不健康饮食和生活行为,行为矫正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和获得长期效果的关键。包括调查肥胖症者每日进食的种类、数量,进食的时间、速度,进食后的活动情况,是否经常吃零食,吃各种零食及进食时的心理状态等,由此分析出饮食和生活行为中促进肥胖发生的因素,进行相应的矫正。

2、增加体力活动:与行为矫正配合进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体育锻炼可以消耗能量,培养毅力,增加生活乐趣,控制食欲,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和治疗肥胖的相关合并症,并可长期维持减肥效果。根据个人的爱好、年龄、居住条件,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散步、跑步、游泳、骑车等,并要长期坚持。

3、饮食疗法:控制热量的摄入是减肥的基本措施。减肥与减轻体重的含义不同。减肥是减少机体过多的脂肪组织,而减轻体重包括脂肪组织的减少、水分丢失、肌肉组织的减少等。饮食治疗首先要改变饮食品种,不吃高热量低营养的饮食,然后再减少摄入量。一般多采用限定每日热量的疗法。

4、药物治疗:中药减肥传统中医认为,肥胖与痰、湿、气虚等有关。如《内经》曰:“素嗜肥甘,好酒色,体肥痰盛”。另有一些医着提到“肥人多痰湿”,“肥白人多湿”,“肥人沉困怠情是气虚”等等。因此,采用中药减肥,应从益气、健脾、化痰等着手,利用中药的优势,通过益消泻的方法,调整人体各器官恢复原有功能,将人体多余的脂肪转化成,恢复人体能量代谢,从而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中药透湿制水、健脾、活血行气等方法、有助调理脏腑和内分泌,令身体气血运行更佳,可将体内多余水份、以及积聚于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排除,加速新陈代谢。

5、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在调理肥胖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专家称针灸减肥的机理主要是调整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针灸减肥对20~50岁的中青年肥胖者效果较好。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人体发育比较成熟,各种功能也比较健全,通过针灸治疗,比较容易调整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促进脂肪分解,达到减肥降脂的效果。针刺后能够抑制胃肠的蠕动,并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饥饿感,达到针灸减肥的目的。

在针灸减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食、口渴、大小便次数增多、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通过针灸治疗,机体的内在功能不断调整,促使新陈代谢加快,能量不断消耗,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等到机体重新建立平衡,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6、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疗法的出现约莫不到一百年,但随着现代人的肥胖问题而发扬光大,实际上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合中西医的新潮减肥法,集合多种效应于一身的特殊治疗。穴位埋线这种新兴的疗法,是从传统的针灸减肥改良而来,也就是针灸的加强升级版,以中医疏通经络的理论基础达成减重效果,因有西医手术用羊肠线的问世而达成完美的结合,也因羊肠线可代替针灸针在体内进行和缓而持久的治疗,因此提高治病的疗效。

  穴位埋线疗法也与针灸疗法一样有着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人体十二经脉内连于脏腑,外达于肢节。穴位埋线疗法能调理人体经络,使经络气血畅旺,以达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祛病强身、消脂减肥、延缓衰老、养颜美容之目的。

  目前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减肥,约是通过刺激胃经、脾经、肾经、任脉等穴道,以补脾肾袪痰湿,调整脾胃功能,促进运化疏通经络,而达到消脂减肥的目的。

  针灸穴位埋线减肥是刺激人体相关新陈代谢之穴位,达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自律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达到减肥、健身、美容等综合功效。

中医针灸穴位埋线减肥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针灸及埋线作用机转:

  (1)加速脂肪的分解代谢。

  (2)减少患者的异常食欲,减少热量摄入。

  (3)有效调节内分泌(新陈代谢)紊乱。埋线原理特点是用特殊构造的针具,将羊肠线注射针入身体穴位,约14天左右可自行吸收,以羊肠线代替针灸针疗效可相当持久,藉由穴位的刺激进而达到抑制食欲的效果,对局部雕塑有效,尤其是缩小腰围、大腿与手臂(蝴蝶袖)部分,但对整体减重效果较不明显。所以穴位埋线配合医师根据个人体质量身配制的药物,针药并用可让减脂塑身效果更加倍。我中医综合治疗区采用中药、针灸、穴位埋线同时使用可以达到去赘肉防反弹的效果,减脂塑身效果更加倍,效果显著,疗程较短。

ID:96weixin

长按指纹识别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chunkangzhen.com/kzcr/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