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免疫疗法的成功正在颠覆着整个肿瘤治疗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CTLA-4抗体、PD-1抗体以及PD-L1抗体等在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药物针对实体瘤时有效率却只有20%-40%。近期,研究报道和临床数据显示,抗体类药物联合溶瘤病毒对肿瘤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如:溶瘤病毒药物T-VEC和PD-1抗体药物对黑色素瘤进行治疗,肿瘤缓解率高达62%,其中33%为完全缓解。(Cell,–,September7,)。
研究综述:肿瘤治疗利器——溶瘤病毒(一)
01
溶瘤病毒(Oncolyticvirus)是优先感染并杀死肿瘤细胞的一类病毒。初期,部分肿瘤细胞被溶瘤病毒特异性感染和破坏。随后,溶瘤病毒在肿瘤细胞进行复制和增殖,释放出新的感染性病毒颗粒感染和破坏其他肿瘤细胞。溶瘤病毒通过直接溶解肿瘤细胞或者刺激宿主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发挥溶瘤的功效。
病毒具有抗肿瘤药物的潜力在20世纪初便被发现,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正式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已有多种病毒包括腺病毒,呼肠孤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新城疫病毒和牛痘病毒等在临床上作为溶瘤剂进行检测。自然界中的仅少数病毒可以自然的发生溶瘤(如呼肠孤病毒、塞内卡病毒以及M1溶瘤病毒),大多数需要进行基因改造后才能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感染和治疗的作用。
由国家管理机构批准的第一个溶瘤病毒是遗传修饰的ECHO-7肠道病毒RIGVIR,年在拉脱维亚批准用于治疗皮肤黑色素瘤。后来(分别在年和年),格鲁吉亚(国家)和亚美尼亚也批准了这一规定。年,中国公司上海三维(Sunway)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注册了一种名为H的基因修饰溶瘤腺病毒,并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部门批准,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年,USFDA和欧盟EMA批准T-VEC作为第一个溶瘤疱疹病毒(一种改良的单纯疱疹病毒),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一款溶瘤病毒。
02
溶瘤病毒历史
病毒具有消除肿瘤的疾病的报道在20世纪初就被报道,起初研究者发现宫颈癌、伯基特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在感染某种病毒后肿瘤出现退化的现象。在20世纪中期,开始出现通过免疫接种或病毒感染来治疗癌症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此前没有良好的病毒改造技术,所有主要的方向都集中在寻找天然的溶瘤病毒上。随后,研究者重点开展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腺病毒等病毒进行基因改造,虽然看到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由于过强的免疫反应和并发症导致溶瘤效果不佳,以致科研人员几乎要放弃溶瘤病毒的开发和研究。后来随着病毒基因改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溶瘤病毒疗法重新获得了研究者治疗白癜风什么外用药好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