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13岁,学生。
初诊(年12月6日):患儿自幼肥胖,发育不均匀,体形显壅赘,呆滞少言,体重近百斤。经多方检查无病,现晨起每泛酸水,精神不振,困倦乏力,脉沉,舌胖色黯。证属水湿停聚,血行不畅。治宜行水化痰,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并嘱适当限食,劝其加强锻炼,以配合治疗。
[方药]当归9g川芎9g赤芍9g生地9g桃仁9g红花6g云苓15g猪苓9g泽泻9g白术9g桂枝9g贝母9g
上方始服8付,即见显效,精神愉快,已不泛酸水。停药观察4个月,体重未增,体形较前均匀。
复诊(年3月28日):脉沉缓,舌面正常,舌下静脉稍粗,为防止再胖,仍用上方(去贝母加白茅根15g、山楂9g)加减,继予调理。
同年9月2日随访:上方连用5付后停服。发育正常,再未服药,至今一切良好。
祖国医学文献中关于单纯性肥胖症的论述尚少见。但素有肥人多痰、多湿、多气虚的说法。审之痰、湿、气虚三者的关系,一般认为气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气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生痰。另则气虚血乏亦致郁滞,而痰湿瘀血又可阻遏生化之机,致气虚益甚。此刻若纯以补气治本,无疑有复增瘀阻之虑。故予利水化痰、活血化瘀之剂,并配合锻炼及适当限制饮食而收全功。
(本文选自《张学文临证心得手记》中国医药科技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