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肥胖的危害

肥胖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诊断指标仍为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法和身高体质量法。

1.BMI法

体质量(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WHO建议在10岁以上的青少年中使用,并将≥第85百分位数定义为超重,≥第95百分位数定义为肥胖。年国际肥胖专家工作组提出国际通用的儿童超重和肥胖的BMI界值点分别为25kg/m2与30kg/m2。亚洲人群与白种人相比,在较低BMI水平即可发生肥胖相关的代谢异常,因此WHO提出以23kg/m2及25kg/m2作为亚洲人群超重及肥胖的BMI界值点标准。

2.身高标准体质量法

身高标准体质量(又称身高别体质量)是评价青春期前(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最好指标。本方法以身高为基础,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质量,超过该标准体质量的10%~19%为超重,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

导致肥胖的因素

1.饮食

能量摄入及消耗的失调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肉制品(如猪肉、牛羊肉等)及油炸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能量密度较高,体积相对较小且口感美味,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2.活动

既往主流观点多认为,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缺乏适当的运动及体育锻炼,致使能量消耗减少,是引起西方国家肥胖发生率高的罪魁祸首。一项针对坦桑尼亚狩猎者的统计资料表明,能量的消耗并非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研究发现,虽然狩猎者们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很低,过着高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但他们每日平均能量消耗并不比西方人群高,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的观点。

3.遗传

人类与肥胖相关的基因数目有很多,从遗传角度肥胖可以分为单基因肥胖和多基因肥胖两种。单基因肥胖的特点是早发性极度肥胖,其突变会导致肥胖的单基因有阿黑皮素基因、促黑激素皮质素受体基因、黑素皮质素受体基因、瘦素基因等。多基因肥胖即是由多种基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并且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迟发性肥胖。

4.宫内生长发育

近期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体型的大小及其生后早期的生长状况不仅影响到婴幼儿期的生长运动发育,还与成年有的心血管疾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关。低出生体质量儿可出现追赶生长现象,而1岁以内的生长可能是决定肥胖发生的潜在因素,过度的追赶生长最终引起肥胖的发生,为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埋下隐患。

5.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物的数量庞大,饮食、肥胖、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肥胖的发生,包括对肠道内能源获取的作用、调节脂肪储存、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诱发的炎症等。一些细菌,如产甲烷菌可能通过降低发酵过程中氢气生成而加速植物多糖的发酵,从而导致醋酸生成增加和能量获取的增多。

6.维生素D缺乏

近期研究数据表明,维生素D除用于组成和维持骨骼的强壮,调节机体钙磷平衡外,还参与细胞分化/增殖、激素分泌,维生素D缺乏与肥胖、糖耐受不良等慢性病有关。

肥胖的危害

1.对心血管的危害

(1)高血压

肥胖与儿童高血压存在密切关系,约50%的儿童高血压伴有肥胖。北京儿童血压研究结果发现,高血压发病率随BMI的升高而增加,调整年龄、性别、青春期、体力活动、膳食习惯及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的影响后,肥胖儿童6年后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4~5倍。

(2)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17岁儿童总胆固醇(TC)升高(TC≥mg/dl或5.72mmol/L)的患病率为0.8%;总甘油三脂(TG)升高(TG≥mg/dl或1.70mmol/L)的患病率为2.8%。

(3)心脏受损及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使过去无法检测和识别到的儿童期肥胖靶器官损害的早期功能性和病理性改变成为可能。儿童期肥胖是影响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危险因素。

2.对内分泌的危害

(1)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曾被认为只有成年人才患病,但随着儿童期肥胖患病率的上升,糖尿病发病出现低龄化趋势。北京市儿童血压研究发现,儿童期肥胖及体脂成分超标的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肥胖或体脂成分超标,成年后仍然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4.3倍。

(2)代谢综合征

肥胖与儿童代谢综合征存在密切关系,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北京市儿童血压研究发现,儿童期肥胖或体脂成分超标,成年后仍然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3)青春期发育

关于肥胖与儿童青春期发育之间的关联,男、女间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年北京市对名6~18岁学龄儿童进行青春期发育与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发现,女童BMI和体脂肪含量与青春期早发育呈正相关,而男性BMI和体脂肪含量与青春期早发育的联系恰恰相反,青春期早发育组的BMI高于晚发育组,而体脂肪含量却低于晚发育组。

3.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1)哮喘

儿童期超重肥胖与哮喘有关。BMI增加对哮喘的作用可能是由于肥胖改变了呼吸系统的机械特性,也可能是由于炎症机制的代偿调节。~年一项针对广东省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儿童的研究显示,儿童哮喘与肥胖密切相关,并且随着BMI值升高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明显下降。

(2)睡眠呼吸障碍

肥胖是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严重肥胖儿童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睡眠中心的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平均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大于超重和正常体重儿童,睡眠时肥胖儿童的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均低于超重和正常体重儿童。

4.其他方面的危害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肥胖儿童伴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较为普遍,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的肝功能和脂肪代谢等均造成危害,并随肥胖程度逐渐增加。

(2)运动及骨骼

肥胖儿童体重肺活量指数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儿童期肥胖给骨骼肌肉系统造成过量压力,从而导致关节、骨骼及肌肉损伤,尤其是中轴大关节的损伤,肥胖儿童肌肉骨骼不适、骨折、下肢畸形、行动不便的患病率较正常体重儿童明显增高。

(3)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

肥胖引起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儿童中已很常见,并且对儿童的认知及智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肥胖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具体表现在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不喜欢人际交往及户外运动;肥胖男童情绪稳定性较差,而且烦躁易怒;肥胖女童会害怕被人取笑,过于担忧自己的形象,自我评价较低。

(4)癌症

儿童期肥胖可增加成年期某些疾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国外一项纵向研究发现,儿童期超体重的女性将增加成年后患乳腺癌的风险;另一项研究发现,青春期超体重是肾细胞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来源:人卫儿科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有那些特征
治好一位白癜风幸福一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chunkangzhen.com/kzmj/1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