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我国目前体重超重者已达22.4%,肥胖者为3.01%,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1、肥胖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具有遗传倾向,肥胖者的基因可能存在多种变化或缺陷。人群的种族、性别不同和年龄差别对致肥胖因子的易感性不同,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
2)环境和社会因素:
A)进食过量: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食物供应丰富,人们对食物能量的基本需求满足以后,膳食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的消耗量大增,能量的总摄入往往超过能量消耗。进食行为的改变:不吃早餐、经常食用快餐、进食行为不良如经常性的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喜欢零食,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在看电视时进食过多零食,是许多人发生肥胖的重要原因。
B)体力活动过少
C)社会因素
肥胖症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肥胖症患者往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葡萄糖耐量异常;肥胖是影响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值得警惕的是,中心性肥胖症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险,当体重指数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肥胖症患者多在餐后较长时间内血脂持续在较高水平,富含 三酯的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较小而致密的颗粒有直接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防治超重和肥胖症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体重本身,更重要的是肥胖与许多慢性病有关,控制肥胖症是减少慢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1、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尤其是女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而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使体重降低时,使血容量、心排血量和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
2、增加糖尿病风险:体重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症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数减少和受体缺陷,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现象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较高,影响到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蛋白质合成。中心型脂肪分布比全身型脂肪分布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肥胖、18岁后体重持续增加和腹部脂肪堆积者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
3、导致血脂异常: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 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问题。
4、增加心脏负荷: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聚集,大大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人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提高了4倍,说明肥胖肯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损害。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维持着血液的循环流动。肥胖者由于血液中储存了过多的脂肪,所以血液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很多,心脏就会相应地增加收缩的力量。当心脏不堪重负时,它就无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积聚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重者甚至出现明显的心功能衰竭。
5、增加脑血管病变: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脑更容易出问题。首先,这种人容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他们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危险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组织纤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这种因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难以溶解,所以肥胖者容易发生脑血栓,也就是脑梗死。
6、导致脂肪肝:大约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肝脏是合成 三酯的场所,然而肝内并没有多少多余空间来储存它。在肥胖者体内 三酯合成与转运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失调,肥胖者的脂肪酸摄入多,所以肝脏合成的 三酯也多。大量的 三酯堆积在肝脏内,结果形成了脂肪肝。
7、引起骨关节疾病:肥胖可能引起的骨关节疾病主要有三种:骨性关节炎、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和痛风性骨关节病。其中发生最多、危害最多的是骨性关节炎。肥胖引起的骨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膝关节,其次可影响髋关节及手指关节等。
8、肥胖者易患癌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肥胖者更容易患与内分泌有关的癌症(女性例如子宫内膜癌、绝经后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肥胖男性则更容易患前列腺癌);而且只要是肥胖者,无论男女都更容易患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及直肠癌。肥胖的程度越严重,上面几种癌症的患病率就越高。
9、引起其它疾病:肥胖者也易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症、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胆囊疾病及痛风等疾病。
因此肥胖症必须防治,它不仅损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且与发生慢性病息息相关,对超重和肥胖症的普遍性干预是比较经济而有效的措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须终生坚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症,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改变膳食、增加体力活动、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鼓励摄入的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控制膳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以克服因单纯减少膳食能量所产生的不利作用;应长期坚持减体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不可急于求成;必须同时防治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将防治肥胖作为防治相关慢性病的重要环节;树立健康体重的概念,防止为美容而减肥的误区。
许婷医学硕士,医院擅长内分泌代谢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