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养生论四十四皮肤病

正气养生论(四十四)皮肤病

一、皮肤病概述

皮肤病是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皮肤病是皮肤(包括毛发和甲)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产生的病理过程,并产生各种先后表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的发病率高,特别严重会危及生命。

二、皮肤病分类

1、病毒性: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水痘、风疹、手足口病等。

2、细菌性:如脓疱疮、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丹毒及麻风等。

3、真菌性:如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4、生物性:如疥疮、螨皮炎、隐翅虫皮炎、虱病、虫螯伤或咬伤等。

5、性传播: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等。

6、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如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7、物理性:如日光性皮肤病、夏季皮炎、痱子、冻疮、鸡眼、手足皲裂、压疮等。

8、神经功能障碍性:如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等。

9、红斑丘疹鳞屑性: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等。

10、结缔组织:如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及皮肌炎等。

11、大疱性:天疱疹、大疱性类天疱疹。

12、色素障碍性: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白癜风、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等。

13、皮肤附属器疾病: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秃、多汗症及臭汗症等。

14、遗传性:如鱼鳞病、毛周角化病、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等。

15、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维生素缺乏症(蟾皮病、核黄素缺乏病、烟酸缺乏症)、肠病性肢端皮炎、黄瘤病。

16、皮肤肿瘤: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结节等;恶性皮肤肿瘤,如湿疹样癌、血管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等。

三、皮肤病成因

1、内因:内因是血瘀、血虚风燥及肝肾不足等。皮肤参与机体功能活动,维持机体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机体任何异常情况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如: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过敏性痒疹、红斑狼疮、内脏癌肿的皮肤等。与细胞分裂异常、致病微生物感染及其产生的毒素、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失衡、内分泌紊乱、自由基毒素代谢障碍,甚至与精神、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有间接或直接关系。

2、外因:外因有风、寒、湿、热、虫、毒侵袭;

机械性,如磨擦红斑、外伤等。

物理性,如冻疮、烫伤、晒班、射线皮炎等。

化学性,多数接触性皮炎是接触化学物质,如染料、化工原料等引起的。

生物性,动物,如疥疮、虫咬皮炎、水蛭咬伤、毒鱼刺螫等。

植物,如接触漆树、荨麻等。

微生物,如细菌、病菌、霉菌、螺旋体等。

其它刺激,如搔抓、磨擦、热水烫、日晒、肥皂洗、用药不当和饮酒等因素。

此外,年龄,性别,职业,季节,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与皮肤病发生有关。

四、皮肤病预防

  预防夏季皮炎,衣着注意通风、吸汗,常用温水清洗。平时多喝水,以利稀释汗液里的有害成分。常换洗被褥和清理凉席,注意个人卫生和家里环境卫生,生活中规避风寒,勿吃生冷及不洁食物,营养均衡,充足睡眠。

1、防止痱子发生注意室内环境的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衣着宽大,减少出汗且利汗液蒸发,勤换衣服;尽量保持皮肤干燥,用干毛巾擦汗,肥胖、婴儿及产妇勤洗浴,不用冷水,揩干后扑痱子粉。治疗用清凉、收敛止痒药物。

2、防上日晒伤先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逐步增加照射量。治疗一般对症即可,外用保护剂如各种润肤剂、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等。

3、光敏性皮炎患者注意防光,每天9点到下午5点最好不外出,须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

4、防上丘疹性荨麻疹尽量少到草丛、树荫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室内可熏蚊香,发生皮疹后外用芦荟等。注意不用红花油等涂抹,易导致过敏加重病情。

5、防止过敏性皮肤病发生,尽量少吃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有过敏史的,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外出郊游时穿长袖衣裤、鞋袜,并带脱敏药物。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迅速离开此地及时诊治。

6、防止病毒性皮肤病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孩子患水痘,发烧期在饮食上清淡易消化,注意休息。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涂些止痒药水。预防风疹病毒减少与风疹病人接触。

7、防止足癣、股癣,有传染性。避免共用卫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勤换鞋袜、内裤。

8、防上湿疹,局部保持干燥,穿透气的鞋子。

五、皮肤病中医调治

皮肤病虽在皮肤,与脏腑与情志、气血失和相关。原因是整体气血失调,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致病。治皮之道,首当从调五脏气血人手。

古人讲“见皮休只治皮”。皮肤病的发作部位在皮肤,根本原因在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衡。《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谓:“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

1、李可治皮肤病方剂。

乌蛇荣皮汤。

症状:诸风顽癣、风瘙隐疹、疥癣麻风、白癜风、瘰疬恶疮、风湿顽痹等皮肤顽症。

方剂:生地(酒浸)、当归各30g,桂枝10g,赤芍15g,川芎、桃仁、红花各10g,丹皮、紫草各15g,定风丹(制首乌、白蒺藜)60g,白鲜皮、乌蛇(蜜丸先吞)各30g,炙草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

功效:养血润燥,活血祛瘀,通调营卫。

2、赵炳南治皮肤病十法。

1)疏风解表

症状:发热、恶寒、口渴、咽疼,脉浮数或浮缓等急性瘙痒性皮炎。

方剂:防风、荆芥、麻黄、牛蒡子、桑叶、浮萍、蝉衣、白鲜皮、刺蒺藜、全虫、秦艽、苦参等。

功效:散风止痒。

2)养血润肤。

症状:皮肤干燥、脱屑、肥厚、角化、裂口,毛发枯槁脱落等慢性瘙痒性皮炎。

方剂:当归、生地、熟地、天冬、麦冬、鸡血藤、赤白芍、刺蒺藜、首乌藤等。

功效:养血润肤止痒。

3)清瘀泻火。

症状:口干,唇燥,发热,烦躁,大便干,小便黄少等急性湿疹及皮炎。

方剂:生石膏、生玳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龙胆草、生地、丹皮、白茅根、紫草根、茜草根、赤芍、地骨皮、大青叶及牛黄散、紫雪散、羚羊角粉或犀角粉等。

功效:清瘀热凉血泻火。

4)破瘀软坚。

症状:瘀斑、浸润块、有形肿物、过度肥厚角化浸润等皮炎。

方剂:桃仁、红花、苏木、三棱、莪术、赤芍、鬼箭羽、丹参、夏枯草、僵蚕、土贝母、牡蛎、海藻、大黄等。

功效:活血破瘀软坚内消。

5)散寒通络。

症状:四肢厥冷,皮肤冷硬或疮疡破溃,色暗而淡,久不收口或形成窦道、瘘管等。

方剂:黄芪、肉桂、桂枝、炮姜、白芥子、细辛、补骨脂、附子、鹿角、麻黄等。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络

6)健脾去湿。

症状:皮肤水疱、糜烂、水肿、渗出或皮肤肥厚,缠绵不愈等慢性湿润性皮炎。

方剂:苍术、白术、厚朴、陈皮、藿香、薏苡仁、萆薢、车前子、泽泻、茯苓、扁豆、茵陈、防己、滑石、猪苓、萹蓄、瞿麦、木通等。

加减:脾虚湿盛,宜健脾燥湿;

水湿壅盛、小便不利,宜利水化湿;

偏湿热且湿重于热,宜利湿清热;

由寒湿引起的,宜湿化寒湿。

功效:健脾除湿利水。

7)清热解毒。

症状:发热,恶寒,大便干,小便赤少,口干等全身症状等感染性皮炎。

金银花方剂:连翘、蒲公英、赤芍、地丁、败酱草、野菊花、蚤休、大青叶、马齿苋等。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

8)补益筋骨。

症状:肝肾不足,体弱,羸瘦,形容憔悴,口干咽燥,虚烦不眠,骨蒸潮热,低热不退,腰膝软萎,手足不温等皮炎。

方剂:沙参、麦冬、熟地、生地、元参、石斛、女贞子、枸杞子、龟板、鳖甲、玉竹、旱莲草、黄柏、知母等;

加减:阴阳两虚,加入仙茅、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等。

功效:补肝益肾强筋壮骨。

9)阴阳扶正。

症状:身体虚弱、正气不足、皮损颜色暗淡无光、疮口久不化脓或溃后久不收口、气血失和,上火下寒,上实下虚,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等皮炎,

方剂:黄芪、党参、沙参、首乌藤、鸡血藤、天仙藤、白术、当归、茯苓、熟地、黄精、赤白芍、丹参、人参等。

功效:调和阴阳,扶正气血。

10)疏肝理气。

症状:肝郁化火、肝气血郁气滞、肾水不足等色素性皮炎。

方剂:柴胡、郁金、附、青皮、陈皮、川楝子、枳壳、厚朴、木香等。

功效:疏肝理气。

3、贺普仁针灸治皮肤瘙痒。

症状:瘙痒时发时止,周身无皮损,瘙痒剧烈,夜间尤甚,有时全身痒,有时局部发作。

穴位:天枢、血海、三阴交。

随证加减:血虚风燥:加阴陵泉;

风湿蕴阻:加曲池、合谷。

操作:火针点刺天枢,速刺不留针。血海、阴陵泉、三阴交、曲池,毫针直刺1~1.5寸;合谷直刺0.5~1寸,风市直刺1~2寸。

功效:健脾化湿、养血润燥、祛风化湿止痒。

4、辩证外治:

  (1)外用药物。

溶液:又称湿敷剂、水剂、熏洗剂。

症状: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或伴有轻度痂皮损害的皮肤病等。

方剂:苦参、黄柏等的煎出液。直接先熏洗、洗浴后,再作湿敷。一般一天湿敷2~3次,每次30分钟。

功效:清洁、止痒、消肿、收敛、清热解毒。

注: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不宜使用。

(2)梅花针、三棱针治带状疱疹:

A1、全身刺激,刺激病灶有关的脊神经后跟分布的区域。

A2、局部刺激,刺激周围皮肤。一寸长度弹刺3下,每秒钟刺激2到3次,针尖与表皮垂直,每条刺线连续反复3次。刺激顺序由上到下。如头面部,刺激颈1到7患侧,后环状刺激皮肤损害周围,离疱疹约1厘米,外环刺激3次。

B1、龙眼穴放血:龙眼穴位于小指近端指关节侧面上,握拳于横纹尽头处。局部三棱针点刺后进行挤压,有黄色黏液或恶血溢出,挤出1~2滴即可。

B2、龙头、龙尾点刺出血:疱疹最先出处称龙尾,疱疹延伸方向称龙头。放血部位应在龙头之前、龙尾之后。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在针刺部位拔罐将恶血尽祛。

C、雄黄冰片涂剂。

  雄黄、冰片、青黛各10g,粉碎成细粉,将3种药粉混匀,加入75%酒精mL,调匀。密闭保存。用时摇匀,每晚临睡前清洁患处后,取适量涂患处,涂抹均匀后覆盖纱布并固定。第2天早上洗去。连用10天为1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3)艾灸。诸疮疹毒痒可局部施灸,或直接灸,或隔蒜灸。

症状:湿疹

穴位:曲池、血海。

功效:温阳散邪活血。

(4)刮痧。

症状:湿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皮肤过敏反应等。

穴位:刮背部膀胱经。从风池开始沿膀胱经向下,刮到委中、昆仑。刮的过程注意观察出现的反应。具体病情不同,出痧部位不相同。

六、皮肤病民间偏方:

1、带状疱疹:以鲜马齿苋捣泥敷患处,一日2~6次。敷用后其疼痛即可减轻。有人用其治疗50余例患者,结果最快者2天内治愈,一般在7天左右治愈。也可用鲜马齿苋克,切碎,煎成浓汁擦涂患处,一日数次,连服一周左右亦可治愈。

2、足癣:鲜马齿苋克(切碎)、明矾20克,水煎后泡洗患处20分钟左右,一日4次。一般治疗一周即可治愈。

3、蜂蜇伤:若皮肤上遗留蜂刺,应先取出,然后将鲜马齿苋捣烂敷患处。一般敷后数分钟痛止,3~5小时内消肿。

4、湿疹: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直接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每天3~5次,连用3~5

5、白癜风:每日用净布蘸藿香正气水涂擦患部,微微用力,反复蘸擦至皮肤微红为度,1日2次。

6、牛皮癣:

1)香蕉皮。每天用香蕉皮擦患部几次,连续使用。

2)双氧水。往双氧水中兑一半水(实际为50%双氧水),涂在牛皮癣上。

3)榆树枝。采几条鲜榆树枝,挤压出汁液抹在患处,每天一次,连抹10天。

7、荨麻疹:小白菜克许,洗净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5棵在患处搓揉,每天早晚各一次。

8、头癣、各种皮肤癣: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用胆汁搽。

七、皮肤病饮食宜忌:

1、宜吃:

1)与营养缺乏的皮肤病,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如皮炎、消化道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糙皮病,需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多吃水果蔬菜及杂粮。

2)多食清热解毒食物,如绿豆、马齿苋等。

如,湿疹的常食用白扁豆,脾健运且湿热去。

痘毒、痈肿痘烂等常食绿豆,清热利水解毒祛湿。

急慢性湿疹常食冬瓜利水清热,利湿去风。

男女恶疮、小儿痘疹余毒、乳痈、疔疮常食丝瓜,清热、凉血、解毒。

2、忌吃:

1)忌食异种蛋白:牛奶、燕窝、蚕蛹、鱼虾、蚌蛤、昆虫等食物,包括动物的头、蹄肉及平时少吃野生动物。

2)忌食高蛋白食物:奶、畜肉、禽肉、蛋类、鱼、虾等,又有大豆,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豆类及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干果类。

3)忌食动风之物,以免促进发热动风:牛肉、羊肉、公鸡、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虾、螃蟹、无鳞鱼、鲤鱼、鹅蛋、鸭蛋等肉蛋类

4)忌食辛香发散之物:韭菜、香菜、茴香、葱、姜、蒜、调味品中的花椒、胡椒、酒酿、酒类等。

刘颐生刘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有什么办法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chunkangzhen.com/kzmj/2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