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联合广州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主办的“真菌性皮肤病诊疗进展”学术沙龙圆满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由多位真菌性皮肤病专家做专题报告与经验交流,临床医生、研究生、进修医生等40余人参与学习,充分体现皮肤科同仁对真菌性皮肤病的重视,对真菌专题学术交流与研讨的强烈愿望。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所长、广州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建琴教授开幕致辞。王建琴教授表示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高、易反复、顽固难治,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基于此我所皮肤科于年10月开设了真菌性皮肤病专病门诊,今天是皮肤科真菌专病门开展的第一次学术活动,感谢各位专家及医生们的积极参与,宣讲、普及真菌性皮肤病的防治知识和紧跟时代前沿积极从事真菌病的深入研究,是我们皮肤科医生的责任和担当。
真菌大咖分享“真”知灼见
南方医院皮肤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常委、真菌学组组长周冼苡教授分享了题为“口服抗真菌药物在皮肤浅部真菌中的应用”的报告,周教授以常见浅部真菌病的临床诊治切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浅部真菌病的诊治要点和难点,特别对于临床与实验室检查不相符合的情况下,该如何根据详细病史、临床皮损的“蛛丝马迹”做出准确的诊断。在甲真菌病治疗方面重点强调了根据菌种和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抗菌谱等进行合理选择。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主任、广州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委员刘玉梅教授另辟蹊径,做了疑难真菌性皮肤病误诊误治病例的集萃分析。刘教授指出,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药等使用,条件致病真菌感染逐年增加,临床很容易误诊、漏诊,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随后通过几例罕见原发于皮肤的少见真菌病例进行诊断思路分析,使在座学员受益匪浅。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高爱莉副主任医师聚焦马拉色菌及其常见的皮肤疾病关系,配合镜检与诊疗指南,指出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溢脂性皮炎等常见皮肤病的临床表现、致病条件与系统治疗方案,为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切磋交流碰撞学术火花
专题讲座后的讨论环节由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副所长张三泉教授主持。广州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常委、医院皮肤科主任何荣国教授,广州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常委、广州市番禺区慢病站副站长李鸣九教授,广州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常委、医院院长吴敬英教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性病科王焕丽副主任医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医教科邓蕙妍副科长与各位授课专家一起参与学术讨论经验交流。
在面对各种临床诊疗上的疑点难点,如“花斑糠疹与马拉色菌毛囊炎为什么很少共存?”“毳毛癣与头癣感染的易感菌群是否一致?”“肝肾功能不佳的高龄患者的系统抗真菌药物应该如何选择?”等问题,各位老师以各自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为蓝本,对标真菌性皮肤病的最新诊疗进展,各抒己见,解答疑惑,相互交流,全面提高了此次学术沙龙水平,与会学员受益良多。
真理越辨越明。本次学习班的成功举办,基于现代社会对真菌性皮肤病治愈期望与诊疗现状背景,追踪最新的诊疗理念,进一步提高了真菌性皮肤病的整体临床诊治思路与专业学术水平。各位专家与学者收获喜人,通过不断学习,审思明辨,共同致力于真菌性皮肤病知识的普及、传承与发展。
END
文:皮肤病防治科冯伟怡
审核:刘玉梅
编辑:杨上上
责编:潘宁
快快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