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一旦出现病变,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因此,平时生活当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那么,肝胆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应该怎么预防和保护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肝胆病症状
\食欲/
一般来说,大多是肝炎患者都有食欲减退、恶心的症状。特别是黄疽型肝炎患者。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参与这人体的代谢过程。
其中分泌胆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吸收消化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在患有肝炎以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
所以会出现厌油食,患肝炎时胃肠道充血、水肿,蠕动减弱,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进而影响患者食物消化与吸收,所以会导致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急性病毒性肝炎产生食欲减退等症状。
\发热/
持续性微热,或并发恶寒,并排除其他感染。急性黄疽型肝炎早期常有发热,多在37.5-38.5摄氏度,高热者少见,一般持续3-5天,而无黄疽型肝炎者发热远远低于黄疽型肝炎者。
很多患者发热的时候还伴随着食欲减退等症状,以为自己是感冒。有不少医院按感冒治疗,到了三到五天之后才被确诊,这就对肝炎症状认识不多的缘故。
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坏死、肝功能障碍、解毒排泄功能减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尿色/
尿黄如茶。黄疸型肝炎病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寿命是天,被破坏的红细胞会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变成黄色物质叫胆红素。
由于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胆红素进入血液增多,经尿液排出体外较平时增加,故尿色加深。尿的颜色越黄,说明肝细胞破坏越重,病情好转尿色逐渐恢复正常。
\疲劳/
疲乏无力。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一。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尽管经充分休息,疲劳感仍不能消除,严重者好像四肢与身体分离似的。
出现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从而使其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
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02
肝胆疾病预防和保护
\防止暴怒伤肝/
肝为刚脏,喜舒畅而恶抑郁。怒则伤肝,精神抑郁日久或突然、强烈的暴怒皆可导致肝之气血失调,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诱发肝病加重。故肝病患者宜畅情志,节嗜欲,避免过度不良精神因素尤其是愤怒等的刺激。
\避免思虑过度/
思虑过度会伤脾,容易导致内湿与湿热疫毒相合,使得肝病加重或者是复发。如果只是肝病脾不虚,那么病情单一,比较容易治疗。
若忧思伤脾,则肝病易于传脾,致肝脾同病,使病情趋向复杂,治疗变得更加棘手。故肝病调养宜保持平和的心态,淡泊宁静,避免久思多虑加重病情。
\保持乐观向上/
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肝病患者宜保持心情舒畅、情绪乐观向上,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切莫因疾病产生悲观、消沉、畏惧等情绪。平时应适当参加文体活动,振奋精神,从而有效排遣消沉、沮丧和忧悲等不良情绪。
\忌饮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均由肝脏代谢,并对肝脏有损害,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加重病情。同时肝炎患者解毒能力降低,酒精可促进肝内脂肪的生成和蓄积,发生脂肪肝。
\忌食煎炸炒食物/
在煎炸炒等烹饪过程中,由于脂肪氧化产生的丙烯醛,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损害肝实质细胞,加重肝病。此外,煎炒炸食物比较坚硬,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
张彝挺
执业医师
中医体质辨识及调理师
福建省中医体质调理学会会员
惠安张氏妇科第九代传人
医师介绍:
出身中医世家,高祖父张秋水是清末—民国闽南惠安名医(收录《惠安县志》),曾祖父张庆彬系民国—建国后晋江妇科名医(收录《晋江县志》),自幼受中医文化熏陶,继承祖辈医学经验。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医学学士。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堂师从肾病专家傅晓晴教授师、医院实习、医院学习、私营门诊部工作及国内某健康企业担任中医健康管理师。
擅长项目:
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皮肤外科及针灸科等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善用中医舌诊、脉诊、伤寒腹诊、证素辩证、态—靶辩证、体质辨识,崇尚“集症—辩证—辩病—识体—辩态—定靶”多维一体诊疗思维。主攻中医内科脾胃病、肝胆病、心肾病;妇科月经病、不孕症,男科不育;儿科皮肤病、血液病、脾胃病;皮肤科湿疹、荨麻疹、玫瑰糠疹、黄褐斑、痤疮。
针灸特长技术:督脉灸、埋针埋线、腕踝针、浮针、儿科杵针、微针。
THEEND
厦门思明乾圣太和堂中医门诊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