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嘻

名专家的视频公开课

老百姓的健康大管家

“名专家的视频公开课,老百姓的健康大管家。”11月6日下午3时50分,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陶凯雄教授,做客楚天都市报视频直播栏目《名医来了》第十二期。

陶凯雄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为网友生动科普了减重的误区以及目前临床的新技术。当日,近10万网友通过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楚天都市报头条号、企鹅号、看楚天APP观看了这堂“视频公开课”。

名医来了

《名医来了》由楚天都市报资深医卫记者担纲主持,通过医院一号难求的名专家、名教授,介绍他们的医学心得、患者的诊疗故事等,拆穿忽悠人的养生信息,科普权威的健康知识。

肥胖人群日趋年轻化

过去“吃不饱”,现在“吃太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多吃、少动使得我国肥胖人群日益增多。目前,我国体重超重人群达亿,肥胖者超过万人,其中万人是重度肥胖患者。

(网络图片)

一说起肥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美观问题,但实际上肥胖已成为诸多慢性病的‘万恶之源’!

(网络图片)

陶凯雄教授表示:

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数不胜数,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冠心病、脑卒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以及各类肿瘤、骨关节病、焦虑抑郁等,其合并症除影响肥胖者身体健康外,甚至威胁到生命。

有研究显示,肥胖可以使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减少6—7年,严重的肥胖症可减少预期寿命0年以上。

(网络图片)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胖不胖呢?

陶凯雄教授说,体重不是衡量肥胖的唯一标准,临床医学主要根据BMI指数判断是否肥胖。

BMI指数计算方法为: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

BMI低于5,属正常范围

BMI在5-7.5,属超重

BMI超过7.5属肥胖

(网络图片)

例如,一个成年人身高1米75,体重80公斤,BMI则为6.1,略超重,建议适当减重。

陶凯雄教授观察发现,如今肥胖正向年轻群体“蔓延”,很多“胖友”年龄集中在0—40岁,最小体重超标的年仅8岁。

陶教授回忆,他曾接诊一位11岁男孩,平时爱吃油炸食品、肉食、喝饮料,他1米7的身高,体重达到90公斤,属肥胖。“只要体重超标,都应该积极进行科学减肥,否则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手术是目前针对超重人群最有效的手段

“从接诊的情况来看,胖友中以单纯性肥胖居多,很多人在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法失败后,医院求助。”陶凯雄教授说,对他们来说,外科手术可以干预体重,使体内激素水平、内分泌环境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对超重人群尤其是合并代谢疾病的肥胖人群来说,是最行之有效的减重方式。

(网络图片)

目前,世界公认的手术减重方式有四种,国内主流的是“袖状胃切除术”和“胃绕道术”。

陶凯雄教授打比方说,“袖状胃切除术”是在切除部分胃后,让食物撑大的胃“缩容”。这样一来,“放肆”的食欲得到控制。

(网络图片)

而“胃绕道术”则是把胃、肠“重组”,把胃分成一大一小两部分,小胃用来装食物,限制食物摄入量,并让它与小肠的后半部分相接,从而绕过了一连串吸收营养的“主战场”,减少食物的摄入与吸收。

(网络图片)

此外,还有一种是“胃绑带术”——在胃上绑一个“绷带”,扼住胃的“喉咙”,让吃下去的食物缓慢下去,让饱胀的感觉提前出现,吃得自然就少了。

(网络图片)

第四种是“胆胰分流十二指肠开关术”。“听名字似乎和胃没多大关系,但这个手术让整个消化系统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因此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营养问题尚未解决,在国内几乎没有开展。”陶凯雄教授说。

“胃减容”后是否会影响消化功能?陶凯雄教授解释:

虽然大块胃组织切除,但主要消化路径未经改造,正常结构也都有保留,只是胃的形状变得“苗条”,大部分食物在进食量不大的情况下都可以被消化。

“胃减容”不是所有人都能做

“胃减容”虽能起到减重效果,但也存在一定风险。陶凯雄教授说,不是所有人都能手术减重,这在临床上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否则容易出现并发症,甚至可能因此丧命。

(网络图片)

陶凯雄教授举例说,前不久门诊来了一位中年女性,希望医生通过手术帮她找回当年苗条的身材。陶教授检查发现,该女子BMI指数7.3,仅是接近肥胖,未合并太多代谢性疾病,不符合手术指征,便拒绝其要求。

“我给她开了一套‘处方’:半年内先改变饮食习惯,戒甜食、酒、宵夜,每餐半饱或七分饱。”陶凯雄教授说,一般性肥胖还是先从生活、饮食习惯入手。

(网络图片)

究竟什么人适合减重手术?

“如果BMI指数超过3、且是单纯性肥胖者,可考虑手术,这类人群大多节食、运动效果有限,容易反弹。”陶凯雄教授说。

另外,BMI在7.5以上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疾病的,也可考虑手术。其他的则鼓励改变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减重。

(网络图片)

手术只是第一步,并不意味着做了手术,体重进了“保险箱”。

曾有一名大学生体重90多公斤,BMI达到36,手术后个月减重不到5公斤。专家随访发现,患者虽然每餐吃得不多,但天天躺在床上打游戏。在专家建议下,小伙子开始出门锻炼,随后3个月减重近0公斤,半年后复查减重达到40公斤。

(网络图片)

一般来说,术后3个月至半年减重效果是最好的,到一年后体重逐渐稳定。此时,可减去多余体重的60%—70%。

极端减肥切莫轻易尝试

如今,网上流行各种减肥“秘招”,如吞蛔虫、咽棉花、“十日节食法”等,不少年轻人效仿。

(网络图片)

陶凯雄教授表示,很多方法只抓得减重的部分原理,且其对身体的伤害和副作用远大于手术、吃药,年轻人切莫跟风。

陶凯雄教授曾接诊了一位女患者,来门诊时骨瘦如柴。一问原因才知道,她为了追求“魔鬼”身材,强逼自己不进食,饿了只喝一点水。人是瘦了,但胃肠功能彻底被“毁”,稍吃一点东西就恶心、呕吐,检查确诊患上“神经性厌食”。

(网络图片)

因长期饥饿,摄取热量及营养素不足,肝、肾功能失调,且因为反复减重、代谢率下降而影响肠胃功能。

对于网上流行的吃蛔虫卵、吞棉花等过激方式,陶凯雄教授直呼“不可取”。

他解释,从理论来分析,蛔虫在人体肠道内是“抢”营养的,“伪观点”利用这一点,号称可让外来寄生虫在人体内“争夺”营养,但这可能诱发多脏器疾病;同样,棉花掺到食物内一起下肚,棉花占据胃部空间,减少进食,阻止吸收,但同样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脏器损伤。

陶凯雄教授提醒,减肥必须要建立在健康、安全的基础上,不可过度追求快速,体重掉得太快对肝脏不利,诱发肝脏炎症反应,加重脂肪肝。一般来说,半年内体重下降5%-10%是比较健康的。

网友互动

1、BMI指数分男女吗?

陶凯雄教授:不分男女。BMI指数是由WHO推荐的评价健康的指标,本身就是一个指数,是固定公式计算出来的。这个数据是男女通用的,没有男女之分,但注意的是,不适应儿童,他们的发育是动态的。

(网络图片)

、体检时查出胃里有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治疗吗?

陶凯雄教授:如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坚持治疗,因为它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一定要注意分餐制。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共餐制容易导致一个人感染,全家感染了,治疗效果反复。

(网络图片)

3、光吃粗粮可以减肥吗?

陶凯雄教授:粗粮并不是减肥“法宝”,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如天天以粗粮为主食,容易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健康减肥提倡主食粗细搭配,合理膳食,不能以偏概全,同时每日配合适量运动。

来源

楚天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刘迅朱蕾何婷通讯员聂文闻

摄影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中灿

编辑

骑在银龙的背上

康嘻粉丝群建立啦

长按识别下方







































北京中科医院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chunkangzhen.com/kzyy/1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