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的根。性味辛温,入胃、大肠、肺经。具散寒解表、祛风止痛、解毒医疮、化温止带之功。除具上述功效外,《本草便读》载“泽面涂容”;《本经》云“长肌肤,润泽”;《日华子本草》谓“去面部疵瘢”。
白芷别名香白芷、安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安白芷的干燥根,味辛,性温。具有解表、祛风、止痛的功能。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发表散风。消肿止痛。
主治:感冒头痛、鼻塞,鼻渊疼痛(鼻窦炎),眉棱骨疼,痈肿疮疡。
白芷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入肺、胃经,善除手足阳明经之邪。外散风寒而解表,上通鼻窍而止痛。入阳明能燥湿散寒而止带,走肌肤能消肿排服止痒而疗疮疹。阳明头痛最宜,牙痛鼻塞效良。
白芷在疾病方面的应用1、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前额部痛用之尤好,配羌活、防风同用,能加强效果。妇女胎前产后的感冒头痛用之亦佳,可配川芎。
2、用于治疗由风热引起的眉棱骨痛和压痛(即眼角和眼眶上的骨痛,常由感冒、上呼吸道炎引起),配黄芩。
3、用于治疗由鼻渊(鼻窦炎)引起的头胀痛,作为辅助药,配辛夷、苍耳子等同用。
4、用于治疗毒蛇(如金环蛇等含神经毒的毒蛇)咬伤,在中草药蛇药方剂内往往加有白芷,可能是取其兴奋中枢作用。
此外,还用于治疗牙痛(由烽火引起的牙痛,配石膏等清热药)。疖痈的肿痛(配蒲公英、银花等清热解毒药),取其有镇痛作用,抑菌方面可能也其作用。头部挫伤或脑震荡后的跌打肿痛,用白芷缓解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一般认为白芷性燥烈,发散较甚,因此,血虚所致的头痛不宜应用。
5、在临床实践中,白芷是治疗某些皮肤病的良药,以此为主治疗下列皮肤病:
(1)黄褐斑:面部颧、鼻、额呈现黄褐色或咖啡色斑片,夏重冬轻。取白芷研细粉50克,配滑石粉50克,混匀,加入蒸馏水、甘油各半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晚一次,次日早晨洗去。
(2)单纯糠疹:发于面部圆形、椭圆形浅色斑,表面干燥,并覆少量灰白色糠状鳞屑,冬春多发。取白芷粉15克,凡士林克,充分调匀成膏外涂,每日一次。
(3)寻常痤疮:面部呈现高梁粒大小红色丘疹、脓疱、结节等,伴有油性皮脂溢出。治疗取白芷粉50克,配白鲜皮粉40克,硫黄粉10克,混匀,用蒸馏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晚一次,次日早晨洗去。
(4)扁平疣:发于颜面、手背的多数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扁平丘疹,浅褐色,表面光滑,微有痒感。取白芷50克,配苦参30克,板蓝根30克,赤芍30克,水煎,用纱布蘸药液频洗患处。每日两次,两日一剂。
(5)黑变病:以30~50岁妇女为多,好发生在额、颞、耳后、颈部双侧,皮损表现为弥漫性、褐色或紫褐色色素沉着斑。除内服某些药物外,治疗取白芷50克,配山药50克,共研细粉,入凡士林中按15%比例调匀,外搽患处(最好是现调现用),每日2~3次。
白芷的5种药店常见搭配应用:
(1)白芷+细辛:
增强祛风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以及鼻渊头痛、眉棱骨痛、牙痛。
(2)白芷+川芎:
白芷助川芎以活血,川芎助白芷以发散表邪。适用于外感风邪,头痛明显者。偏风寒者,加细辛、藁本;偏风热者,加菊花、桑叶。
(3)白芷+黄柏、秦皮:
三者配伍,清热燥湿止带。适用于湿热带下、色黄、稠秽臭者。
(4)白芷+车前子:
清利湿热,化浊止带。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黄稠、阴痒肿胀。
(5)白芷+桔梗:
增强消肿排脓效果。适用于疮疡脓成而不易溃破外出者。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更多相关内容,请登录店讯通-首页-学习工具-中药材鉴别进行学习(⊙o⊙)哦!
学习完啦
点击下图,赢取元现金奖励!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