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秋冬季新冠肺炎及其他重点传染病

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26420.html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防范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及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出以下防控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主要包括发热,乏力,干咳等,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目前全国境内疫情形势总体稳定,全球肺炎疫情持续上升,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仍然存在,对广大群众提出以下建议。

(1)无论是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入境还是从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杨返杨人员,均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隔离和健康管理工作。

(2)农贸市场、食品加工厂等重点场所工作人员应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及场所通风消毒等工作,禁止从业人员带病上班。

(3)科学佩戴口罩。在公众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建议佩戴口罩。

(4)保持手卫生,学会正确洗手。饭前便后、触摸公共设施后、外出回家、咳嗽或打喷嚏后等均要洗手;家中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5)避免去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娱乐场所和公共场所活动。

(6)日常多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干咳、发热等相关症状,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经鼠传播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三红(面红、颈红、胸部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可通过老鼠直接咬人或接触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我省关中地区出血热的高发季节。

(1)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16-60岁的适龄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尽早前往所在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点,积极接种出血热疫苗。

(2)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在野外应穿长裤长衫,不要裸露皮肤,避免被鼠类咬伤,避免食用被鼠类污染过的食物和水、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

(3)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医院就诊。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5岁以下儿童多发,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除此还可通过接触病人或通过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

(1)手足口病中EV71型较易引起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因此接种EV71疫苗会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家长们可至社区预防接种门诊,自愿、自费接种。

(2)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七步洗手法”,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正确洗手;避免食用生水、生冷食物,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3)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开窗通风三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常备“84”消毒液,对儿童的玩具、其他用品等清洗消毒。

(4)避免孩子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人流量大的地方。如果孩子有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流行性感冒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1.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婴儿、妊娠及围产期妇女、老年人及体弱者、有基础疾病者,易并发肺炎及其他并发症。传染源为流感患者。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应做好个人防护。

2.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倦怠、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持续1~2日后,躯干皮肤、黏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源为水痘患者,以婴幼儿多见,幼儿园、小学等儿童聚集的场所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3.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后出现发热、咳嗽、口腔粘膜斑等症状,发热三四天后会出现红色斑丘状皮疹,从耳后、头面部,向全身扩散。持续5-6天后逐渐消退。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麻疹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4.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病初期为咳嗽、流涕、咽痛、头痛、发热等,1-2天内出疹,皮肤出现小的淡红色斑丘疹,先面部而后颈部,再躯干后四肢,通常24小时全身疹子出齐,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传染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主要传染源为病人。

5.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1-2日后则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逐渐肿大,通常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颌下腺亦可受累。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发展,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触疼。腮腺肿胀可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腮腺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1)及时规范接种相应疫苗,建立免疫屏障,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脏手触碰眼、口、鼻;勤晒被褥;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三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3)学校及托幼机构应落实晨检、病因追踪、疫情报告等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园内的环境卫生和教室的通风消毒,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4)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杨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夏云鸽审核:张军政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chunkangzhen.com/kzyy/4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