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因:某些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导致部分人的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这些物质称为“变应原(亦称过敏原)”,是造成过敏的罪魁祸首。花粉,动物毛发,鸡蛋,海鲜等等。
2.内因:其内因就是一些人的“过敏体质”。过敏体质是指某类人群的免疫系统存在缺陷,他们的免疫系统异于常人,故容易做出“不辨敌友、无端攻击”的举动来,从而导致过敏的发生。
02我个人认为过敏在中医角度来看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是“卫阳”虚,标实是“风火相煽”。对于这个本虚标实,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一个词语叫做:玻璃心拥有玻璃心的人,他们总是敏感地审视周边的人,身边的事,不断地消极联想别人对自己的敌意,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感觉“心都要碎了!”因为自己脆弱即“虚”,所以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即虚性的亢奋,就是“实”。第二个例子:上一个图片右边这个人脑子里空空的,无半点墨水,此即“虚”,但是他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样子,此即“实”。03回到咱们的“过敏”过敏的虚是“卫阳”虚,就是自己本身弱。卫阳不足-所谓人体免疫力差“卫出于下焦,长于中焦,散布于上焦”肾阳为阳气之根本,卫阳在中焦脾胃的滋润下得以强壮,在肝气的疏泄和上焦心肺的作用下得以散布全身。所以根据辨证,哪虚补哪。但是在补虚的时候尤以补脾为主,为什么呢?我们讲,脾是什么?《内经》言:脾乃“谏议之官”。为了理解什么是“谏议之官”,那咱们就举一个古代“谏议大夫”魏征的例子:魏征,唐朝政治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魏征去世后,太宗对魏征常常思念,并对身边大臣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如今魏征没了,使朕失去了一面镜子。”魏征的作用就是纠正黄帝之偏。所以咱们看“谏议之官”-脾的作用也是“调平对错”,身体为什么做出“不辨敌友、无端攻击”的举动来?因为没人监督他了呗!谏议之官地位弱了,即“脾虚”了。最后君主“疯了”!04再看过敏的“实”,风火相互为患我说的可不是空穴来风,看一下左常波老师的论述:风木: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虽然病种及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均具有时发时止、来去不定的皮疹、瘙痒症状,其在病变特点上与中医学风证相类,即性开泄,易发阳位,游走善行,致病数变等特点。《续名医类案》则提出,“肝为万病之贼”,“治病不离肝木”。且肝为风木之脏,风气通于肝,故以风性症状为主的过敏性疾病更应重视肝的调治。相火:过度应激,即相火的功能出现异常。过敏时,免疫系统不分敌我,身体里打的一片热火朝天,这不是正常“卫气”的功能,所以起名为异常的“相火”,我们需要抑制它。摘录于一个网友的论述:供大家参考《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通过临床观察,过敏性疾病,是“枢”的功能失调的表现之一。少阳枢机不利,发生过敏性疾病(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激惹性肠炎),这是典型的异病同治!治疗原则:调和肝胆、畅达枢机。方以四逆散+温胆汤+乌梅。风火相互为患,构成过敏的“标实”05我们再看一下过敏煎,从刚才讲的虚实来看:针对实:乌梅、五味子敛虚火,降相火,现代药理研究可以抗过敏;银柴胡滋阴凉血,阴虚内热,内热就会导致血躁动不安。针对虚:一味甘草益中宫,补脾气,调平“谏议之官”,给脾气加点砝码。即针对虚又针对实:防风祛“风邪”,升清阳,扶正气,现代药理研究可以增强抵抗力。06温某,男,54岁,工人,年1月13日就诊。自诉6个月前患重感冒住院治疗痊愈,1周后,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此起彼消,表面复有灰白色鳞屑,刺痒难忍,搔抓时有大量鳞屑脱落,尤以头部及小腿外侧为甚,医院诊为玫瑰糠疹,经用青黛散等治疗收效不大,察其舌红、苔白,脉浮数。证属血燥受风,仍以过敏煎加味。处方:防风12g,五味子、乌梅肉各9g,银柴胡10g,白芷、丹皮、丹参、白蒺藜、生地各15g。5剂,水煎,早晚各1服,药渣以水2kg煎汤滤渣后洗浴,病势大减,守法继进10剂而愈。好了,就到这里,过敏煎有很多加减法,过敏也涉及很多方面,以上都是自己的一些些浅见,欢迎斧正。参考文章:《中医杂志》年2月第55卷第3期,作者/刘芳、陈明《新中医》年第9期,作者/李佑民、张灵宵采取中西钟于一壶
作者
培根
种树培根老铁,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