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公开课第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梁锡宗
编辑:黄榆媚
朱仁康应用养阴法治疗皮肤病经验
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朱仁康研究员业医多年,有丰富经验,笔者有幸于年随朱老学习。朱老在应用养阴法治疗一些皮肤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病案四例:
01皮肤瘙痒症
李某,女,65岁。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皮肤干燥,遍布抓痕,夜间瘙痒尤甚。搔抓后,患处皮损稍肥厚,上覆细薄鳞屑,如糠似秕,病程2月余,伴有神情倦怠,面色晄白,昼不精、夜不瞑,伴有心悸失眠,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
老年血虚伤阴,皮肤失养,风盛则燥,风动则痒。
治宜
阴消风、润燥止痒
组方
当归12克,白芍9克,熟地30克,
玄参9克,麦冬9克,丹皮9克,
红花9克,荆芥9克,刺蒺藜9克,
麻仁9克,甘草6克。
7剂,水煎服。
1周后皮肤瘙痒明显好转。继服此方7剂,瘙痒症基本消失,上覆鳞屑明显减少,食欲增强,心悸失眠消失,症除痊愈。
02
神经性皮炎
赵某,女,27岁。年5月5日初诊。
1年前项后皮肤瘙痒,渐趋皮肤起较坚实丘疹,簇集成片,皮损增厚粗糙,色褐,表面干燥,覆有鳞屑,瘙痒剧烈,夜间尤甚,舌淡苔薄,脉细。
证属
伤阴化燥、风热郁久
治宜
养阴润燥,凉血清热
组方
熟地各15克,丹参9克,茜草9克,
蛇床子9克,金银花9克,苦参9克,
白鲜皮9克,麻仁9克,甘草6克。
7剂,水煎服。
外用
医院自制朱仁康方新五玉膏
当归30克,轻粉6克,蜂白醋90~克,
硫黄粉克,五倍子粉克,
将诸药研末调和,嫌干可加香油少许即可。
二诊:用药后瘙痒有所缓解,皮损趋薄,继上方7剂,水煎服,外用药同前外搽每日2次。
一周后复诊:症状全部消失。
03
剥脱性唇炎
王某,男,29岁。年5月19日初诊。
患者下口唇皮裂脱屑1年余。初期发痒红肿,时轻时重,但不消退,唇色逐渐变深,皲裂出血,部分轻度糜烂、结痴,疼痛似无皮之状。面色无华,口渴,进食不利,便秘,舌质淡,脉细。
证属
血虚化燥,久郁化火
治宜
养阴润燥
组方
生、熟地各9克,玄参9克,石斛9克,
当归15克,白芍9克,麦冬9克,
丹皮9克,沙参9克,甘草6克。
7剂,水煎服。
外用
玉黄膏
当归30克,白芷9克,姜黄90克,
甘草30克,轻粉6克,冰片6克,
蜂白蜡90~克。
先将前4种药浸泡麻油内3天,然后炉火熬至枯黄,离火去渣,加轻粉、冰片,后加蜂白蜡融化,夏季加克,冬季加90克,调和成膏,每日2次。
服药7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口唇未见脱屑,糜烂部分消失,口唇稍有干燥,停用内服药,继外用玉黄膏,4天后复诊:症状全部消失。
04
玫瑰糠疹
王某,男,19岁。年8月15日初诊。
患者躯干、四肢出疹椭圆状红色斑疹,痒剧1周。1周前右腋下发现一片斑疹,渐趋发展躯干、四肢及胸腹部,瘙痒,皮损表面脱屑,色淡红,舌淡、脉弦细。
证属
血虚风燥、热伤血分
治宜
养阴润燥、消风止痒
组方
生地30克,赤芍9克,当归9克,
荆芥9克,防风9克,刺蒺藜9克,
蝉蜕6克,知母9克,石膏30克,
甘草6克。
7剂,水煎服。
二诊:1周后躯干、四肢及腹部皮疹色泽趋淡,疹痒减轻。继服上方3剂后,症状全部消失,大部分皮疹留有轻度色素沉着,但无自觉症状。
体会朱老在治疗皮肤病中经常使用养阴法,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皮肤病中多因外感风燥型,多采用养阴润燥法,以上4例均采用朱老的经验方,在服用药方疗效好、病程短,一般不将初用原方加减。主要是在临床必须抓住其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方面,选择同类药物中作用较温之品,线路明确,捣其中坚,其他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朱仁康论皮肤科》,作者/梁锡宗,编辑/黄榆媚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