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科普东方,专家聚首,

年5月27日-5月30日,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盛大开幕。在科普东方专题中,医院心内科张毅教授主持,线上集结心、脑、肾三位大咖—医院神经内科的丁晶教授、上海市交通大医院肾内科蒋更如教授、医院心内科杨文义教授就高血压治疗和靶器官保护综合管理进行探讨,新浪健康、新浪爱问医生编辑整理重点内容如下,以飨读者:

高血压是最常见慢性病,全世界高血压人口接近13~14亿,我国接近3亿的高血压患者。不仅人数众多,我国高血压知晓率低,达标低,与欧美国际水准相距甚远,同时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风险,如何降低并发症显得尤为关键。

高血压增加脑卒中发病率,防患未然保护脑血管

我国脑卒中患者众多,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脑卒中的第一大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病。国内研究显示,当饮食等其他因素控制良好的时候,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46%。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如果长期血压增高,动脉管壁内膜将受到损伤,可能形成裂口,而在机体胆固醇作用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一旦血管壁破损可能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使血管弹性变差,易形成颅内动脉狭窄或颈动脉狭窄,从而导致血流灌注降低。研究发现,中国人群颅内动脉狭窄率比西方人群高出很多。

脑卒中包括脑血管堵塞和脑血管破裂:长期血压增高使大脑中动脉穿通支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导致腔隙性脑梗死,尽管梗塞小于2cm,实际上会引发严重后果,如一侧肢体瘫痪;长期血压增高还会造成透明玻璃样变性,增加脑出血概率。

脑卒中发生后4.5~6小时之内是取栓的黄金时间,如果超过26小时,临床会根据影像学判断是否还有可挽救的脑组织,如果有还可以发挥取栓作用。研究认为控制血压可以减少90%的卒中事件,归根结底,脑卒中重在预防。

高血压与肾脏疾病进程紧密相关,控制血压是关键

高血压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一方面,高血压会引发肾脏损伤;国家统计显示,15%~20%的中期肾衰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将会因高血压发展成终末期肾衰,即需要透析治疗的尿毒症;另一方面,大部分肾脏出现重大损伤的患者都会出现高血压,所以除了原发性高血压外,还有大家并不熟知的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有3大特点:

1、患病率高,接近80~90%终末期肾衰患者都会发生;

2、血压相对难以控制,故难治性高血压比例非常高;

3、与心脏疾病患者对血压控制的标准不同。

临床上,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进行血压评估,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chunkangzhen.com/kzyy/8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