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是不是不可以单纯,一定要厚黑城府深

来自读者朋友“小静子”的提问:

奶爸,我想问下已经工作三年了,但是会有同事给我的评价是单纯,感觉对于我来说不是啥好的评价,自己对于这个评价也是认同的,我该怎么变得更成熟些?

奶老师答:

纯的意思大约等于蠢,蠢的典型表现就是思考问题不深入不具体缺乏细节,泛泛而谈大而皇之粗略草率的概括掉就行,没有什么具体的指向。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两点,一个是观察力不够细致,另一个是记忆力太差。

观察力弱记忆力又不好的人,就只知道自己很单纯,想变成熟。

观察力细致记忆力好的人,就不会用单纯来形容自己,而是具象化的分拆这个问题,拆到最简单的琐碎问题,挨个问题去解决。

比如节假日走动,

平时闲聊,

日常午饭要不要一个人,

说话要不要看对方眼睛,

汇报工作用词,

是否要给领导送礼,

自己的哪些话属于不合时宜,怎么改。

等等。

有基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人才能改变,只会粗略概括自己的人,其实是很难得到什么提高的。

不单单是评价自己,评价他人的时候,也是一个道理。

知乎有个问题,你身边的聪明人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可以有效的考察你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智力水平。

注意,通过描述自己身边的聪明人,可以很好的检测出你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智力水平。

如果你形容身边的聪明人,用的是一堆类似鸡汤的抽象词汇,比如:

能做到反人性的事,

果断,

有宏观性和长远性,

坚持,

观察力强,

化繁为简,

很少情绪化,

善于洞察并捕捉底层逻辑。

等等,类似这种形容词描绘,那说明你这个人本身的智商不会太高,缺乏最基础的实事求是和具象化思维的能力。

如果你描绘身边的聪明人,说的是实在的成就事件和硬成绩,那说明你是一个智力比较正常的人。比如说:

考上清华了,学习成绩最好,

在大公司当高管,收入很高,

拿过奥赛金牌,

得过XX奖,

开过XX公司。

如果你在形容这些人的时候,先说他们的硬成绩,再试图归纳总结他们的软性特点,比如:

考上清华了,学习速度特别快,记忆力特别好,

开了公司,营业额XX万,毅力特别强,工作特别专注,

在公司当高管,工作能力特别强,特别擅长带团队,自己的团队业绩有XX。

这个,说明你是一个擅长观察,实事求是,擅长表达——这些说明你的智力水平要高于平均水平,比大部分人要好。

如果你说你身边没有拿过这些成绩的人,有你也不太了解,所以说不出来,这说明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同时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为什么通过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因为具象化思维是所有思考入门的第一步。

相对于金字塔原理和批判性思维,具象化思维要简单很多。

正是因为简单,所以容易被人忽略。

尤其是审视自己的时候。

不要给自己概括性名词,

比如我很胆小,我害羞,我内向,我单纯。

要改成「自己在哪件事方面需要提高,需要训练」。

比如:

我公开说话做的不好,需要提高,

我害怕出去和人打交道,

我跟人说话时候不自信,不敢看对方眼睛,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你看,一个简单的「内向」,都有这么多事情。

如果你想改变内向,大概率改不了,因为你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改。

但是你想改变眼神接触,这个就简单多了,短时间内注意这个点,养成习惯,说话时候看着对方眼睛即可。

等改了这个点,你再改下一个点,可能是不知道如何接话,不知道如何夸人,等等。

如果你没有具象化思维,不知道具体的事情,只会给自己总结所谓的「缺点」。

那么时间就白白过去了,浪费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不会有什么提高。

因为你不懂breakitdown和stepbystep。

具象化思维,循序渐进。

-end-

更多精彩观点,欢迎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chunkangzhen.com/kzyy/9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