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话,请转发支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又忍不住点了一份凉拌马齿苋,这个土菜馆里的菜都份量十足,装马齿苋的盘子大概差不多12寸披萨那么大,满满堆起一大盘,愣是给我们两个女人干光了这一盘马齿苋,足见它有多好吃了。
还记得第一次来这家土菜馆是闺蜜带我来的,那次她点了马齿苋,当时我心里还在想,马齿苋我不爱吃呢……要是点别的青菜就好了。等一大盆马齿苋上桌之后,我试了试,一试之下愣是停不住筷子,太好吃了!
一般马齿苋不论怎么做,都容易很滑,滑中又有马齿苋特有的那种酸,反正不太容易做得好吃。而这家做的凉拌马齿苋,相当的脆嫩,滑的口感几乎没有,吃起来特别青嫩的口感,略带一点点自然的微酸,被蒜末和辣椒调味得极其美妙,非常棒的口味!
特别细嫩新鲜的马齿苋,本来我以为这么大一盘吃不完,真有点可惜,结果我们两个战斗力全部发挥,最后把所有点的菜都吃光了。尤其是这盘马齿苋,好吃到我竟然还盘算着什么时候再来再点上。能让我惦记着还盘算下一次来吃的菜,现在真是不太多了,何况还是这么常见又平凡的一款野菜。
在乡下菜地边边上,马齿苋大概是沾了一点农家肥的缘故,会长得格外肥大,有时觉得没啥新鲜菜吃,摘一把回来炒了就算一个菜。马齿苋太多的时候,也会有人采回去晒干成马齿苋酸菜,留着用来蒸肉或做包子馅。
马齿苋太常见了,在长沙这货真的哪儿哪儿都是,常见到我从来没正眼看过它。绿化带里,砖缝里,马路牙子边缘的缝隙种,无处不是它。我是在铁路边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沿着铁轨走来走去,铁路沿线就到处都是马齿苋,一丛丛的。铁轨中间的石子缝里有,铁路两边一小片泥土里也有,每年春天发出小小一枝枝看起来不打眼,一到了夏天就是满地都是,开满了黄色小花花,想不看见都难。
马齿苋的小黄花只有一丁点大,直径大概半厘米吧。可是它的近亲,大花马齿苋,就醒目多了。
记得在博鳌那个漂亮的酒吧“海的故事”里,就有非常多的大花马齿苋,各种颜色的,红的黄的粉的桃红的,精神饱满的单瓣小花被绿叶衬托,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艳丽,散落在海的故事各个角落里,就像一首首跳跃的小曲,随风盘旋环绕在海的故事,它们大概也是海的故事里,一曲动听的小故事吧?大花马齿苋的叶子和我们常吃的野菜马齿苋还是很相似的,看起来就是近亲。
大花马齿苋虽然艳丽,却略显单薄,太阳花就更进一步缤纷了起来。
太阳花也是马齿苋的一种,叶子形态开始有了变化,变成了尖叶,然而从花朵来看,还是一家人。
太阳花里还有特别好看的重瓣品种,有时会被叫做针叶牡丹的。
重瓣太阳花的花色超级多,白色、浅粉色、黄色、橙色、桃红、艳粉、浅紫、大红……纯色的已经很多,还有更多杂色儿的品种,而且还容易种活。在最热的夏天,什么花儿草儿大多焉巴巴的时候,太阳花就会神气活现的昂头向着太阳开得最积极。所以太阳花在南方也是非常适合做地被植物的一种小草花儿。
多肉植物里也有挺多马齿苋的亲戚,我最喜欢的不是金枝玉叶或雅乐之舞或雅乐之华,而是紫米粒。
紫米粒严格控水的话,就会非常小小粒圆乎乎萌胖胖紫得发亮,特别可爱,也是小型种,很小的花盆就能种上。
紫米粒要种成紫色,必须特别特别特别严格的控水,如果不控水,就会种成普通紫红色单瓣太阳花。我第一年种紫米粒的时候太手欠,看到浇水下去就会生长迅猛,一年之内从一丛不到4厘米的紫米粒小老桩,给我种成了20厘米满盆的太阳花,当时可是超级懵逼的。后来摸清了紫米粒的习性,就开始玩这种多肉,做造型微景观。
曾买过这种螺旋纹的浅盆,当时觉得造型好别致啊就买了,带回来也不知道能做什么用,就比一个巴掌大一点,装调料装菜似乎都不怎么合用,最后灵机一动用来种紫米粒做微景观。
先在盘子里细致的铺了一些小颗粒土和泥炭混合的配土,接着摘取了几百个紫米粒的小芽头,用镊子一个小芽一个小芽的摆进土里,摆好之后再用小粒麦饭石沿着紫米粒边缘固定好,最后的一段因为觉得全是紫米粒略单调就摘了些旋叶姬星美人做个收尾和造型变化。
做这盆紫米粒微景观零零散散大概花了好几天时间吧,种好之后又小心浇水控水,看到开始发根,大功告成!再接着就开开心心捧着去送人了。
玩得开心就好,才不用一定让这些美好的事物是自己所有呢。
————————————————
本文标签:
野菜马齿苋多肉植物园艺植物家庭园艺紫米粒大花马齿苋太阳花
弦歌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