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西溪院区重症康复中心
年5月下旬,西溪院区重症康复中心收治了一位从外院ICU转入的昏迷、发热、不明原因反复感染、严重腹泻、气管切开呼吸机维持的急危重症患者。患者基础差病情重,外院ICU专家认为“重症康复或许是他最后的希望”,家属慕名转至西溪院区重症康复中心。
初见患者扣心弦
“十分消瘦,面色蜡黄沉暗,精神极度萎靡,气急咳嗽,咳大量白粘痰,腹泻,褥疮……”重症康复中心的蔡丹莉副主任医师团队还十分清晰的记得当时见到这位患者的印象。接到患者的第一时间组织医护人员们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救治中。“气管切开状态拔管困难”“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维持期血透)”“结肠恶性肿瘤(右半结肠根治术后)”“腹腔干动脉瘤夹层支架术后”“股总静脉血栓”“贫血”“营养风险”“低蛋白血症”“休克”……患者一连串的复杂病史像绞索一般一点点拧紧了在场医护人员的心弦。
蔡丹莉团队在全面回顾病史,仔细查体后,总结患者病例特点,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制定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全方位的诊疗计划,同时根据上述治疗方案联合康复科、康复治疗师、针灸科等多科团队定期开展康复评价会,中西医结合定制患者每阶段康复方案,治疗与康复双管齐下,勇闯三关,以求最佳治疗效果。
携手“闯关”续生命
第一关控制感染止腹泻
患者入院后间歇热,PCT、CRP持续走高,同时伴严重腹泻。控制感染与腹泻刻不容缓!全面排查导管相关性感染、肺部感染等因素后,结合患者腹泻等以及外院入院后用药、检验、培养、影像等相关病史,蔡丹莉认为患者为肠源性血流感染,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及时调整抗生素方案。
同时,遵循“中西医并重”理念,蔡丹莉结合舌脉,认为患者阳气为湿热所遏,肠腑为湿热所扰,急则治其标,此时当防传截变,大胆使用清热利湿、行气导滞的通因通用之法,采用中药内服、中医外治等相关手段,使腹泻次数以及大便量明显减少。患者持续血压偏低、反复血糖偏低,后又确诊为肾上腺皮质醇功能低下,使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经中西医并重,中药、针灸、适当康复锻炼、呼吸机辅助通气、间断CVVHDF床旁血液净化肾替代、抗感染、补充糖皮质激素、化痰平喘、护胃等对症治疗,大约两周,患者感染明显控制,体温正常,大便次数明显减少,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第二关脱机拔管健脾胃
患者感染控制,腹泻次数减少后,治疗重点转为如何让患者顺利脱机拔管。蔡丹莉组织康复科医生、治疗师联合查房进行康复评定,并从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三个维度全方面制定康复计划。康复评定认为:患者卧床状态,查体不配合,双下肢屈曲挛缩,日常生活活动评定(ADL)0分,日常生活完全依赖,肌力减退,心肺功能下降。康复治疗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为主。予运动疗法、大关节松动训练、小关节(指关节)松动训练、有氧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胸廓扩张训练、肋间肌放松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及慢性小脑电刺激术等治疗。
同时,予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益气,培土生金。治疗过程中,家属欣慰的发现患者“长胖了,面色也好看了,手脚也开始有力了”。随着患者呼吸功能进一步增强,痰液明显减少,患者于年6月成功脱离呼吸机,8月初更换为金属气管套管,8月中旬成功拔除气管套管。并且患者双上肢肌力达到4级,双下肢达到了3级,坐位平衡达到3级,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
第三关重症康复展新程
患者脱机拔管后,治疗的侧重点转变为重症康复。蔡丹莉团队再次组织了康复评价会,从患者感染、呼吸、胃肠、肌骨、神经、静脉血栓栓塞(VTE)预防等维度进行了全面评估,重新制定了加速康复方案。并且通过中药健脾益肾,和胃理气。同时,西溪院区重症医学团队非常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医师、护理、康复治疗师团队每天都鼓励患者积极康复,认真接受治疗,患者也从一开始的戒备、抗拒转为积极配合、主动要求,每天康复锻炼闲暇,患者还能愉悦地家属视频聊天。经过一系列的康复治疗,患者已能完成自主床边坐,并于近期顺利出院。
家属为感谢西溪院区医护团队的辛勤付出,特送上锦旗聊表谢意。
“我们是一个团队”,这是蔡丹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西溪院区重症康复中心在重症医学、康复、针灸、护理多学科的紧密配合下,中西并重,历经90天,从险象环生到化险为夷,克服重重难关,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便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康复为特色,中西医并重”的最好诠释,在蔡丹莉的带领下,相信西溪院区重症康复团队定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永远跟党走来源:西溪院区重症康复中心楼毅杰
编辑:顾欣悦
审核:王灵聪、鲍航行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