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61岁的老年男性,因“头晕反复发作30年”于年7月11日来诊。
1病史介绍
患者头晕反复发作30年,胃很怕凉,每每进食哪怕是常温的食物,进食后也会头晕,严重时全身完全不能动,发作时伴耳鸣,恶心欲呕,头部、身上汗出如豆,如水流漓,难以停止。因此平素不能吃任何温度偏凉的及常温的食物,必须吃热的、烫的食物,常吃豆制品,不吃蔬菜(吃蔬菜亦会头晕)。发作无规律,只要吃到稍冷的食物就会发作,持续3-4小时,睡觉休息可稍缓解,每次发作就去打点滴(具体用药不详)。但是平常坐车、吹凉风、天气冷时都不会头晕。头晕缓解后会全身乏力,近期曾发作头晕一次,持续3-4小时,现全身仍乏力甚。近20多天睡到天亮时左下腹疼痛。长期口臭,夜间口干,天气转凉则腿冷,纳眠尚可,舌暗,胖大,齿印明显,苔白厚,脉沉缓。2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病
西医诊断:头晕和眩晕
3辨证施治
四诊合参,此为少阴病,夹饮,方予真武汤加味温阳化饮。
处方如下:
黑顺片20g、白术20g、白芍15g、茯苓30g、干姜10g、姜半夏18g、生姜15g,共七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4复诊
.07.18二诊
自诉好转三成,全身乏力明显减。近两日腰骶痛。
仔细询问患者,平素精神体力可,只有头晕发作那段时间才全身乏力明显。患者胃如此怕凉,证属三阴无疑,若是少阴,当是整体机能衰惫状态,第一,疲倦甚,一般是比较长期持续的状态;第二,怕冷,全身亦会怕冷明显;第三,脉无力。患者服前方有好转,辨证方向无误,虚寒证也!然现在全身乏力明显好转,诊其脉,较前尚有力,怕冷亦仅表现为胃怕冷为主,已出少阴也。纯寒无热,非厥阴也。此乃太阴虚寒吴茱萸汤证。
处方如下:
制吴茱萸30g、生晒参10g、大枣30g、生姜50g,
共七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07.27三诊
自诉好转一半,胃凉好很多,已可以喝常温的水。左下腹疼痛已消,夜间口干消。药已中的,前方大枣加至40g,续服十九剂。
.08.15四诊
好很多,头晕一直未发作,胃凉消失,喝常温水、吃蔬菜已无不适。前方人参改为红参,继续巩固,一十四剂。
5随访
年10月底电话随访,已停中药两个月,一直可以维持正常饮食,头晕未再发作,且天气转凉则腿冷症状已消。三十年顽疾,豁然而解!6病案分析
头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病情程度有轻有重,轻者闭目自止,重者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则昏倒等症状。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眩晕之病机,分虚实两端,其实者可由风、火、痰引起,其虚者多为阴阳气血不足所致。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在治疗上应抓住病机,对证施治,方能奏效。此案患者每次头晕均因进食寒冷食物诱发,胃怕冷甚,甚则常温食物都不能耐受,必须吃热的、烫的食物,平常坐车、吹凉风、天气冷都不会发作头晕。初予真武汤小有成效,后予吴茱萸汤,终竟全功!吴茱萸汤组方甚简,仅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四味药。患者儿子在前台缴费看到处方仅四味药,觉得奇怪,要前台姑娘帮忙跟医生去确认,有没有弄错?我那天上班时恰好经过前台,笑着告诉他:“没错,就是这个方,这是中医经典《伤寒论》里面的古方。放心吃吧!”他见我是一直跟着欧阳老师出诊的学生,这才相信,放心的走了。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条文有三:“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镜内台方议》:“干呕,吐涎沫,头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盛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呕者,胃寒不受也。此以三者之症,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服吴茱萸汤后患者自诉好转一半,胃怕凉好很多,已可以喝常温的水。药已中的,效不更方,继续巩固,头晕一直未发作,胃凉消失,喝常温水、吃蔬菜无不适,停中药后亦可维持正常饮食。综观本案,患者舌暗,胖大,齿印明显,苔白厚,脉沉缓,寒湿之象明显,故初诊时给予真武汤加减亦有收效,但患者胃怕凉的症状非常突出,每次头晕发作也均由饮冷诱发,故本病案的主要病机应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故致头晕。患者长期口臭,夜间口干,是有内热乎?当清热否?此乃寒湿郁阻日久化热所致,若见口臭口干而一味清热,恐招致辨证方向性的错误,犯虚虚实实之戒。投以温中散寒之吴茱萸汤之后患者头晕及口干口臭均消,且胃部怕凉的症状亦消失。辨证入微,治疗精当,用药丝丝入扣,方能药到病除!整理:颜光宇刘美方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患者,读者切勿擅自使用。
欧阳卫权简介医院首批青年名中医。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委,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继承人、南方医科大学“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客座教授。
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禤国维、“古中医流派”李可等著名老中医。学术上主张回归中医传统,用中医思维指导临床,坚持纯中医道路。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学术上主张回归中医传统,遵循中医自身规律发展中医,用中医思维指导中医临床,坚持纯中医道路。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强调以六经为纲,方证为核心,万病识机,活用经方。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为国内系统性研究《伤寒论》六经辨证及经方治疗皮肤病第一人,多次受邀于国内外学术会议作经方专题演讲,尤其系统地讲授《伤寒论》经方辨治皮肤病的学术经验,影响了一大批中医皮科临床医师。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六经辨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影响很大。
擅长疾病:
皮肤病:带状疱疹神经痛、痤疮、荨麻疹、血管炎、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白癜风、扁平疣、激素依赖性皮炎、斑秃、结节性痒疹、丹毒、黄褐斑、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紫癜、生殖器疱疹、毛发红糠疹等;
常见内科疾病:发热、咳嗽、失眠、慢性鼻炎、慢性胃炎、腹泻、心悸、头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痹证、口腔溃疡等。
妇儿及其他:小儿肺炎、哮喘、腺样体肥大、厌食、消化不良、夜啼、遗尿等;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欧阳卫权年11月出诊安排骏景分院
11月7日(周四)下午
11月9日(周六)下午
11月14日(周四)下午
11月23日(周六)下午
11月28日(周四)下午
东山分院
11月5日(周二)下午
11月12日(周二)下午
11月19日(周二)下午
11月26日(周二)下午
致电--预约
(电话预约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1:00)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