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神经介入在线前方记者—周天祥
单位:医院
从静脉的角度看脑动静脉畸形
医院
黄清海教授
年4月29日,在扬州皇冠假日酒店,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扬州大学脑科学论坛正在进行,来自医院神经外科黄清海教授发表精彩报告,对从静脉的角度看脑动静脉畸形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脑动静脉畸形(AVM)发病机制:动脉通过异常发育的血管网与静脉相通形成动静脉短路,产生脑血液动力学紊乱,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脑出血,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是一种静脉发育异常的脑血管疾病,又称为脑静脉血管瘤可形成典型的“水母头”改变,良性改变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出血;不同类型血管畸形比例:DVA60%,毛细血管扩张20%,CM10%,AVM9%,DVAF1%.
黄清海教授通过一些典型病例从AVM及DVA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讲述了从静脉角度对于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及预后相关方面的重要性。
如病例男,24岁,劳动时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
AVM出血的高位因素:既往出血史,年龄,AVM部位及大小,相关动脉瘤,引流静脉等。其中有文献报道如neuroradiology,jneurosurg,stroke,引流静脉影响AVM破裂出血。
引流静脉影响AVM破裂出血:
?1.单一静脉引流,引流静脉狭窄,相关性动脉瘤;
?2.深静脉引流与出血相关;
?3.引流静脉迂曲,扩张与出血相关。
对于AVM治疗及诊断多采用:DSA检查,手术、血管内导管疗法和立体定位的放射线手术。近些年来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AVM诊断及治疗有了较大发展,伴随着血管成像2D,3D,4D的发展,最近的AVM血管筑学,影像融合等新技术的应用。影像融合技术有许多优点,譬如在判别AVM分区及共同通道,供血动脉与静脉结构及AVM相关动脉瘤及AVF。AVM介入栓塞治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主要有介入后出血并发症与围术期动脉损伤,UAP性出血并发症与引流静脉及相关静脉保护。对于相关静脉保护,关键是对静脉结构的充分认识。
伴随着栓塞技术的不断革新,AVM治愈性栓塞率不断提高。主要栓塞途径:静脉入路,动静脉联合入路等。通过回顾性文献报道,经静脉的治愈性栓塞率达92.6%,可获得长期稳定性。
小结:相关静脉对于AVM发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影响,
1.静脉异常:诱导畸形发生。
2.静脉结构:影响出血风险。
3.静脉保护:介入栓塞重点。
4.静脉入路:治愈栓塞途径。
千方记者持续招募中,报名请戳:前方记者招募
见证介入大咖交流,第一时间传递学术快讯,我们等你来!
大家都在看
┣缪中荣教授:机械取栓术中合并原位狭窄的补救治疗策略
┣王拥军教授:中国脑血管病疾病疾病负担和对策
┣高峰教授: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中的边支保护技术
┣蔡艺灵教授: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的选择和策略
┣焦力群教授:颅内动脉支架的亚洲发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培训班
颈动脉支架置入技术培训班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培训班
脑静脉及静脉窦病变诊断和治疗培训班
周天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