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怀柔唯一入围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的人

小编新闻

星期一

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评选

古豫,年9月出生,三峡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年7医院工作,年8月参与北京支援西藏地区建设工作,成为了当年最年轻的北京市第七批援藏医生。也是怀柔唯一一位入围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的青年。

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

为27号怀柔80后援藏医生古豫点赞

只身前往海拔最高的拉萨市当雄县工作,条件落后、高原反应...当一切都充满未知数的时候,古豫主动请缨来到了这个艰苦、贫乏的县城,成为了当年北京市最年轻的援藏医生。

1

年,古豫接到了援藏任务,考虑到种种原因,古豫主动请缨,决定只身前往西藏。在做了这个决定之后,古豫内心其实充满了忐忑,因为她面临的是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疗条件落后的县城、以及各种各样可能有生命危险的不确定因素,古豫甚至把这次援藏当做了一场“视死如归”的任务。

在做了决定之后,古豫打电话告诉了妈妈,妈妈在电话里哭着对她说坚决不让她去西藏,没有别的原因,每个母亲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何况是一个瘦弱的女生要去到西藏海拔最高的县城,种种担心都让古豫妈妈再三否定了她的援藏之行。

面对妈妈的再三否决,古豫爸爸则是支持女儿做的决定,爸爸说:这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历练,你能做出这个决定就是爸爸的骄傲。虽然心有忐忑,但是作为一名医生,她骨子里就有一种担当,支撑着她前往西藏。最终,在爸爸的支持和鼓励下,古豫开始了这次长达一年的援藏工作。

作为一名女性援藏医生,选择在高原奉献就意味着要愧对家庭。家中父母只能由姐姐照料;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只好托付给了年迈的公婆。在援藏期间,古豫在湖北老家的母亲突发脑梗,晕倒在家。作为家中唯一的医生,古豫只陪伴了母亲两天、待母亲脱医院。她知道,在海拔的高原,还有病人在等着她。

2

刚来到西藏的第一天下午,意料中的高原反应还是来了,严重的头痛和呼吸困难让古豫备受煎熬,但是对于接下来她要面对的一系列事情而言,高原反应已经不算什么了...

到当雄第一个星期,古豫参照往届援藏大夫的做法,先要看看以往的病例。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些病例五花八门,什么病都有。古豫在一年的病例中看见了鼠疫、梅毒,还看见了艾滋病!这可把她吓得够呛,再一看病例,上面只有个结论,后续怎么转院、怎么治疗的全都没有。

古豫赶紧问当地的大夫,这些病人呢?当地大夫说:“老师,他们都转院了,去拉萨看病了。”古豫又问:“你们上报疾控中心了吗?”当地大夫埋头回想,回答是有的报了有的没报。为什么没报呢?“因为有的病不能确诊,是疑似病例,那个艾滋病就是……”古豫冷汗都下来了,说:“疑似病例也得上报啊!医院去确诊,咱们不具备诊断艾滋病的条件,医院不能给人家确诊啊!”再问那些没有医院治疗的病人,怎么隔离治疗的?当地医院墙边的一排小平房,拿手一指,说:“老师,这就是传染病房。”

古豫走近了一看,这哪是病房?分明像是地震棚嘛。医院其他科室都在楼里,只有这几间平房孤零零地在外面。你说它距离普通病房远吧,还真就隔着十几米;你说它不远吧,反正它在楼外面。

再看里面,一间一间的病房倒是单独分开的,没有统一供暖,靠烧牛粪炉子取暖。当雄每年的采暖季长达7个月,没有供暖就不能生活。病人只要入住了传染病房,就得自带被褥、自带牛粪、自己在炉子上生火做饭——因为不能出去。有家属陪同的,也得一块在这里住着,一边看病一边生活。也没有专门的传染病科医生,这边急诊的、内科的大夫看完自己的病人再来看他们,连个防护服都没有,甚至有时候连口罩都不戴,就这么在普通病房和传染病房中来回穿梭,这不是等着交叉感染吗!

看完传染病房,古豫立马掏出手机,给远在北京的也是医生的老公打“赶紧给我买几套隔离服和专业口罩,用最快的速度给我寄过来!”

3

期待的装备还没寄过来,病人先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藏族妇女,来的时候发着烧、咳嗽,浑身上下长满了片状的红疹,眼睛也是红的,还迎风流泪。

病人来了没有往外推的道理,但是凭借经验,古豫认为这是一例疑似麻疹病例。麻疹是传染病,按照规定,要向当地疾控中心上报。一边上报一边只能保守治疗。这批北京援藏医生有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chunkangzhen.com/kzzz/5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