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夜雪》,恍然间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才知道雪下得很大,这可能就是冬天的魅力吧。
前两日故宫的一场雪将紫禁城打扮的银装素裹,许多人慕名而来就只为欣赏那一抹别样的雪景。
这个周六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了,趁着这冬日漫天的雪花,我们就来好好讲一讲大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到:大雪,十一月节,至此雪盛也。意思是到了大雪时节,天气会更冷,雪也会下的更深。
“老师,我们那都不大下雪,都没有认真过。”
别急,我还没说完,这里我说的是北方,南方的很多地方是看不到雪的,照往常南方还是能常看到雪的,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方的雪已经是越来越少了,所以会有诗句说道:久居南方客,常忆少时雪。
古时候,人们将大学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意思是因为天气愈加寒冷,鸟儿不再鸣叫,此时阴气为最盛,但是大家都知道盛极而衰,此时阳气正蠢蠢欲动,所以老虎已经开始有了求偶的行为,而兰草在此时因为阳气的萌动也开始抽出新的枝芽。
这个时候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呢?
大雪之后,万物蛰伏,养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还是要早睡早起,并且要收敛神气。
当然都说补冬补冬,但是也不能乱补,否则效果只能是南辕北辙,没所以大雪进补要注意以下三点:
1.南温北热
冬季进补食补为先,但也有一定的原则,不能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要根据地域、天气吃不同的食物。
南方不太冷的地方适合用鸭、鱼温补;北方气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如果天气持续干燥,还要在滋补时增加冰糖、百合等甘润的食物,以起到“灭火器”的作用,防止身体上火。
2.分清体质,不同进补
除了地域差异,冬季进补还应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
·
阴虚体质(面红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皲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应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为主,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热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
阳虚体质(经常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易疲劳怕冷):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怀山药、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
3.补肾为主
冬季进补对应脏器来说,应该适当补肾。现代的生活节奏加上冬季的气候特点,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肾虚肾寒的情况,形体瘦弱,气血不足,男性还伴有腰腿酸痛等症状。
按摩耳朵: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官”,平时多搓搓耳朵、轻轻拽拽耳朵,是不花钱就可以补肾的小秘方。
枸杞茶: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经,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冬天泡茶时不妨放上一小把枸杞。
保暖:早晚还可以将手掌搓热,放在腰部的位置,上下打圈按摩,既可补肾,缓解肾虚肾寒情况,也能缓解腰部疲劳。
充足的睡眠:不仅能让人精神状态好,还能保养肾脏,让身体更加健康。
虽然民间有“今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但补得多不如补得对,只有进补对了,才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现象得到改善,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华,为来年打好坚实的身体底子。
1
大雪养生防三病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主要还是因为早晚温差过大,给人的心脏负荷加重,脑部缺血引起的。
所以说对环境温度变化耐受性比较差的人,就会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的症状(老年人尤甚),要是再遇到冷空气袭击,全身血管便会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的负担就会加重,就会很容易导致灌装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
给大家推荐:丹参茶
将丹参制成粗末,每次取9克,加绿茶3克,放茶杯中,冲入沸水,闷10分钟后,代茶饮。
丹参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等功效,是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常用的中药。
预防关节炎疾病
俗语云:“寒从脚起”,冬季两足温暖者不易受寒感冒,所以,两脚的保温非常重要,除穿鞋袜需讲究外,晚上或临睡前用热水洗脚,不仅可以温暖入睡,也是保护阳气最简单的方法。
艾叶泡脚:温经散寒止痛
干艾叶50-克,先用水煮开后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泡脚,或者先用部分热水浸泡艾叶20分钟后再加水泡脚也可。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加花椒20粒,适用于脚汗、脚臭、脚气、温疹。
3、防气血不足
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加上多数人冬季窝在家里不运动,容易造成气血不足,或者本就气血不足的人,加重症状。比如血虚难以濡养四肢,造成手脚冰凉,睡不好觉,精力差,头晕乏力等。
玉灵膏:大补气血
这是个补气血非常好的食方,出自清代名医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是补血补气的臻品,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中医专家罗大伦特别介绍了该方。
龙眼肉克,西洋参粉30克,一起搅拌均匀,上锅蒸。蒸足40小时,注意,时间上一点要蒸够,否则容易上火,功效也大打折扣。可以分多次蒸,蒸足时间后变成了膏状,黑色,味微苦,装罐保存,每天1~2勺泡水喝,可以加红糖调味。
大补气血,尤其对睡眠不好,疲倦乏力,气色不好有奇效。
孕妇忌吃,舌苔黄腻者禁吃。
(以上部分图片出自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