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大硬指标:
1.降全身脂肪:反应身体综合脂肪向好方向变化的指标(根据体重与整体外观变化状态来确定,如果同步向下降就说明减的是脂肪,而不单纯是体重)
+
2.降内脏脂肪:反应内脏脂肪向好方向变化的指标
+
3.降体重:反应构成身体的综合指标
+
4.下尺寸:包括脸围、上臂围、腿围、臀围、肩围、胃围、腹围、腰围
+
5.达指标:指BMI(身体质量指数)、脂肪率、肌肉率、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身体、年龄、水分、骨量、体重
二.5大软指标:是核心反应减肥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是健康减肥的指标
1、不反弹(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一定时期内)
+
2、不厌食
+
3.不乏力
+
4.不减胸
+
5.无赘皮
三.备注:
1、该标准高于原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高于原中国国家标准!
2、“脸围”测量办法:直立,咬紧牙齿,从颈后部(项)、人中穴、颊车穴(下颌角)4点测量周长。
3、“BMI(身体质量指数)、脂肪率、肌肉率、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身体年龄、水分、骨量、体重”用类似于“大整形”智能体脂称一次性测量。
4、其它尺寸:自我测定,或由服务人员协助,但每次测量要由同一个人、同一种姿态,在同一个位置进行。
5、大软指标自行判断即可!
代为发布者:
兰州青黛健康养生研究院
甘肃省中医药减肥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中心
发布时间:年3月1日
实施时间:年3月1日
附一中国对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标准:
1、单纯性肥胖病:
主要指因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超常的病症。
2、成人体重标准=〔身高(cm)-〕×0.9=标准体重(kg)。
3、儿童体重标准
婴儿(1~6个月)
出生时体重(g)+月龄×=标准体重(g);
幼儿(7~12个月)
出生时体重(g)+月龄×=标准体重(g);
1岁以上
年龄×2+8=标准体重(kg);
若儿童身高超过标准参照成人计算。
4、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测定方法。
4.1、标准体重测定可作为肥胖病诊断指标之一。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20%者属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属于轻度肥胖;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50%,属于中度肥胖;超标准体重50%以上者,属于重度肥胖。
4.2、体重指数测定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可作为肥胖病诊断指标之一。超过25~26为超重,26~30属于轻度肥胖,30~40属于中度肥胖,40属重度肥胖;体重指数25者属Ⅰ级,26~30者属Ⅱ级,30~40者属Ⅲ级,40者属Ⅳ级。一般认为体重指数和体密度有很好的相关性,是间接法中估计体内脂肪含量最好办法,临床应用最多,其值的大小和肥胖病患者的预后及死亡率高低呈正相关。
4.3、脂肪百分率(F%)测定判断肥胖与否单凭测体重是不够确切,主要看脂肪在全身的比例(见表2标准),可按下列公式计算:F%=(0./D-4.)×。其中体密度(D)依照表1测算,然后代入公式内。
表1不同年龄男、女性别体密度值
4.4、肥胖度测定。
5、肥胖病局部脂肪贮积的测定。
附二原中国单纯性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见表3)
贾孝荣贾教授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