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千万别忽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起病较为隐匿,不少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发病年龄、喂养史及血象特点可作出诊断。血红蛋白量比红细胞数降低明显及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对诊断意义较大。

贫血人群

本病是一种普及全世界的营养缺乏性疾病,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达30-90%,我国属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其中我国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7岁以下的小儿均可发病,特别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本症是一种可以预防及治愈率高的疾病。只要注意小儿的饮食搭配,增加膳食铁含量即可预防此病,但一旦发病,必须及时治疗,以免危害儿童的健康。我国有1亿多人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孕妇占40%,儿童占50%。因此,孕产妇、婴幼儿、儿童及一些贫血的人,应多吃些能促进造血功能的食物,以防止贫血。

铁在体内的代谢

正常人体内铁的含量为35~60毫克/公斤。其中65~70%存在于循环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甲,25~30%为贮存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网状内皮系统(肝、脾、骨髓等)中,约5%存在于肌红蛋白及各种含铁的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等)中。在血浆中转运的铁仅占0.1%左右。人体需要的铁来源于食物和;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一般食物中所含的铁仅约5~10%能被吸收。植物中的铁盐吸收率低,而肉类中,铁吸收率高。二价铁比三价铁容易吸收。同时食入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以及胃液中的盐酸均有利于铁的吸收,而食物中的磷酸、草酸,植酸则有碍于铁的吸收。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进行。肠粘膜细胞有调节铁吸收的功能。这种细胞寿命为2~3天,在肠腔和血液之间形成一暂时保存铁的地带。在体内铁过多时,大量保存铁的肠粘膜细胞在肠腔内脱落排出体外,使铁吸收减少。相反,在缺铁和造血功能增强时,铁通过肠粘膜进入血循环的量增多。

从肠道吸收的铁进入血浆后,与一种转铁蛋白(转铁蛋白)结合,被输送到组织中贮存或至骨髓中参与造血。在正常情况下,约有1/3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结合的铁就是血清铁含量。其余的2/3转铁蛋白,仍具有与铁结合的能力,在体外加上一定量的铁可使其成饱和状态,所加的铁量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称为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铁与血清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值称为血清铁饱和度。

病因

1.先天性储铁不足早产儿、双胎、胎儿失血、孕母患缺铁性贫血可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食物铁供应不足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单纯牛乳、人乳、谷类等低铁食品未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喂养婴儿,和年长儿偏食常致缺铁。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青春期的儿童生长发育快,早产儿生长发育更快,其铁需量相对增多,易发生缺铁。

4.丢失过多和(或)吸收减少正常婴儿每日排铁量比成人多。生后2个月的婴儿粪便排出铁比从食物中摄入铁多。用未经加热的鲜牛奶喂养婴儿、肠息肉、膈疝、钩虫病常因慢性小量肠出血,致铁丢失过多。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可减少铁的吸收,增加铁消耗,影响铁利用。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口唇、口腔粘膜、甲床较为明显。

2.消化系统:常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

3.神经精神改变: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或智力减退。

4.免疫功能低下常易合并感染。

5.常见体征:口唇、眼结膜、甲床苍白,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治疗方案

1.大力宣传和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2.尽力查明和祛除病因:饮食不当者应合理安排饮食,控制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和慢性失血,手术矫治消化道畸形等。

3.开始补铁时间:足月儿4个月左右,未成熟儿2个月左右,根据膳食含铁情况持续1~3年。

4.以含铁丰富的食品或铁强化食品补铁,每天总摄入量以元素铁1mg/kg为宜,最多不超过15~18mg/d,并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以利于铁吸收。注意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5.根据缺铁程度用铁剂治疗,每天口服元素铁2~6mg/kg,口服制剂有枸橼酸铁铵(含铁20%)10%溶液1ml/(kg.d);硫酸亚铁(含铁20%)0.3~0.6g;富马酸铁(含铁30%)~mg/d;服用后反应强烈的小儿可用刺激性小的葡萄糖酸亚铁(含铁11%~12%)或琥珀酸亚铁。贫血纠正后继服2~4周,以后半量服用2~3月,以补足铁的贮存量。注意副作用,控制剂量与疗程,以免毒性反应。同时服用维生素C50~mg,3/d,以利铁的吸收。腹泻、恶心、呕吐或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可用右旋糖酐铁(含铁50mg/ml),深部肌注,每次0.5~2mg/kg,总剂量1岁以内4ml,1~2岁6ml,2岁以上8ml;亦可用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含铁50mg/ml)肌注,1~3d一次,2~3周内完毕。含糖氧化铁静脉注射(含铁20mg/ml),应谨防静脉炎。

6.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明显感染者,以及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宜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每次5~10ml/kg,或浓缩红细胞每次2~3ml/kg,缓慢静滴以防心衰。血红蛋白低于30g/L者,为防猝死,应立即输新鲜血5~7ml/kg。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本病病程较长,贫血程度一般较轻,患儿对日常活动均可耐受。但剧烈运动(运动产品,运动资讯)时较同龄正常儿童(少年儿童营养产品,少年儿童营养资讯)易感疲乏,甚至头昏目眩。因此,应让患儿生活有规律,做适合个体的运动。勿需卧床。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合理安排饮食

①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会导致本病,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②指导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补铁产品,补铁资讯)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维生素产品,维生素资讯)c、肉类、氨基酸(氨基酸产品,氨基酸资讯)、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酸盐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品同时进食。

③婴儿膳食种类较少,且多为低铁食品,应指导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牛奶、铁强化食盐。人乳含铁虽少,但吸收率高达50%,一般食物铁的吸收率仅有1%--22%,应提倡人乳喂养婴儿。

④指导家长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及早(约2月龄)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mg/(kg?d)。

食疗?饮食营养

⑤鲜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才能喂养婴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的肠道出血。

3.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

①剂量以元素铁计算,口服量为4~6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为2~6个月。长期服用可致铁中毒。

健食品维生素麦

②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

③可与稀盐酸和维生素c,维生素c资讯)同服,以利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品同服。

④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其原因。消除顾虑。

⑤观察疗效: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投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可见血红蛋白(蛋白补充产品,蛋白补充资讯)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应查找原因。

病健康中心保健

⑥注射铁剂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内注射,每次应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偶见注射右旋糖酐铁引起过敏性休克,故首次注射应观察1小时。

4.健康教育

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小儿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这是防止复发及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缺铁贫血而诱发的智商减低,学习成绩下降者,应加强教育和训练。

贫血自测

贫血的慢性症状较多,很难直接感觉,但如果经常出现如下现象,就应警惕:

1.容易感觉疲劳、憋气、心跳。

2.头重、头晕,早晨很难起床。

3.脸色不好,眼皮里变白。

4.指甲变薄易折,或翘成匙状。

5.食欲不振、恶心、便秘。

6.食物难以下咽。

注意:如果有以上症状,一定不要随便让外行诊断,医院检查,让医生告诉你确切的结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白颠疯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chunkangzhen.com/kzzl/2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