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药是以解热毒、火毒、疫毒等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包括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板蓝根、穿心莲、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熊胆、绿豆等,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鼻疖、痄腮、热毒下痢、痈肿疔疮、丹毒、虫蛇咬伤、水火烫伤等。
现代研究分析,清热解毒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并且可抗多种菌类,不易产生耐药性,部分药物还具有抗炎、解热、抗病毒等作用。在临床上应用此类药物时,如果患者火热炽盛,应与清热泻火药配伍同用;如果兼有湿邪,应与利湿、燥湿或化湿药配伍;如兼有气血亏虚,应配予补气养血类药物等。另需注意,清热解毒药多数性寒凉,易伤脾胃,故不可多服久服,病愈即止。
板蓝根
又名:
板蓝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心、胃经。
解毒利咽散结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等功效,目前在临床上多将板蓝根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分类草药性》中记载,板蓝根“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本草便读》记载,板蓝根:凉血、清热、解毒、辟疫、杀虫。近年来又发现板蓝根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抗内毒素等作用。
板蓝根有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之分,其来源、产地、销售、采收季节、产品性状均不相同,主产于河北、浙江、安徽、江苏、陕西、甘肃等地。属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干燥根,一般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生用。当前,以板蓝根为主要成分的药物早已被人们广泛利用。现代研究显示板蓝根中含有靛苷、靛蓝、靛玉红、树脂、β-谷甾醇、氨基酸、棕榈酸、多糖等成分。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或瘟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等。
2.用于热毒发斑、痄腮、喉痹、大头瘟疫、丹毒、火眼、痈肿等。
3.用于病毒性及细菌性感染疾病。
板蓝根的种子只有2年寿命,一旦超过了2年,就不能发芽了,即使有一小部分发芽,多不能久活。因此在购买时,应尽量买新种子。通常情况下,新种子外表颜色呈蓝黑色,光泽度好,发亮,并带有较浓的清香味,用手剥开外皮,内仁为青色;旧种子则不然,外表颜色灰黑,无光泽而发乌,清香味很淡,且伴有潮湿气味。
1.脾胃虚寒者忌用。
2.板蓝根不宜当做食品、饮料摄入,否则会形成耐药性。
3.服用板蓝根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全身皮肤发红、皮疹瘙痒、头昏眼花、胸闷气短、烦躁、抽搐、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
祛湿
板蓝根炖猪腱:
板蓝根8克,猪腱60克,红枣数枚,小火炖3个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清热凉血解毒
板蓝根银花糖浆:
板蓝根克,银花50克,甘草15克,水煎,过滤取汁,加入适量冰糖,每次10~20克,每日数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