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谈谈白癜风的问题。本病白斑发无定处,其性质类风,故中医也称为“白驳风”。本病诊断容易,治疗却难。风邪相搏,气血失和为主要发病机制,一直指导着临床诊疗。除了风邪致病外,根据《灵枢·五色》“白为寒”的理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温法治疗。综观中医传统诊疗理论,辨证多从风、寒、瘀、虚、气滞、肝肾亏损等方面考虑。辨证时应认真、细致地四诊。客观地收集辨证资料,不可先入为主,否则难以得出正确的辨证结论,影响临床疗效。若白斑沿躯干或肢体一侧的经络分布,可以配合使用经络辨证。
案例一
张某,女,26岁。
病史:3个月前右眼角、面颊出白斑,医院诊断为“单纯糠疹”,治疗数次白斑增多,现右眼角,上眼睑,鼻唇沟,右面颊等出白斑及淡白斑,边界不清。纳眠可。舌尖红,舌体胖,苔白腻,脉可。诊断:白癜风。
辨证分析:
女性易气血失调,《医宗金鉴》曰:“白癜风,肉色忽变白,并不痒痛,由风邪搏于皮肤,至令气血失和”,可见气血失和是白癜风发病的重要病机。但导致气血失和的原因很多,该患者有舌体胖,苔白腻等体征,说明脾虚有湿。风湿蕴阻,气血失和是其证候。治法:祛风除湿,调和气血。方药:独活10g、苍术15g、茯苓20g、陈皮9g、白蒺藜20g、防风12g、赤芍15g、白鲜皮15g、白芷10g。20副,水煎服。强的松15mg,晨8点一次顿服。21金维他1片,日1次,口服。外用:消白灵酊,日两次。
二诊:上唇部白斑基本消退,余白斑亦有好转,舌尖稍红,舌体胖,苔薄白腻,脉可。中药原方加桂枝9g,栀子9g,20副,水煎服。
三诊:眼睑白斑边界清,舌体胖,苔薄白,脉沉稍弱。加温肾之品。生黄芪18g,补骨脂10g,桂枝9g,赤芍15g,当归15g,川芎10g,白蒺藜15g,白芷10g,大枣5枚,浮萍10g,炙甘草9g,40副,水煎服。此方加减连续服用半年:白斑已消退,未见新皮损出现,仅边缘与正常稍有区别。舌尖稍红,苔薄白,脉沉。强的松已停服一个月。以祛风消白胶囊(院内中成药制剂)、归脾丸巩固疗效。
:
本例初诊时辨证为风湿蕴阻,气血失和,经治疗一段后,阳虚征象显现,治法、方药也随之改变,及时添加温阳之补骨脂,桂枝等,疗效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有关白癜风的病因病机,有认为多属阳虚或虚寒者,如维吾尔族医。皮肤科多数医生则认为属于气血失和,采用祛风活血治疗。刘爱民主任认为,白癜风病因不清,证候复杂,应当根据客观表现进行客观辨证,对证治疗,才能取得好的疗效,不能见到白癜风即活血祛风,要认真分析气血失和的原因。
案例二
赵某,男,11岁。
病史:1年前背部出小片白斑,渐扩大,曾在当地治疗未效。现右背肩胛处见指甲盖大小白斑,边界清楚,其周边还见多个黄豆大小淡白斑点及白斑,边界不清,仍在扩展。舌尖稍红,苔薄白,脉平。诊断:白癜风(局限性,进展期)。
辨证分析:
疾病尚处在进展期,进展期的白癜风正符合风邪游走不定的特点,小儿“肝常有余”,此患儿正是“肝常有余”的典型代表。治疗上应采用凉血清热,祛风消白之法。辨证结论:血热肝风。治法:凉血清热,祛风消白。方药:三九免煎中药颗粒,旱莲草10g×2包,生地5g×1包,赤芍10g×2包,白蒺藜10g×2包,浮萍10g×1包,栀子10g×1包,白鲜皮10g×1包,羌活6g×1包,甘草×1包。30副,水冲服。消白灵酊、地酮洗,配合外用,日2次。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隔日1次。
二诊:背部白斑中均见密集色素岛出现,舌脉同前。中药原方加紫草10g×1包,30副,水冲服。
三诊:背部白斑已基本消退。舌红,苔薄白,脉弱,手掌中有3个绿豆大小的淡白斑点。中药初诊方加紫草、桑枝各1包,30副,水冲服。
四诊:背部白斑完全消退。舌红,苔薄白,脉平。中药初诊方去羌活,加紫草、桑枝各1包,20副,水冲服。
五诊:白斑已愈,未见新皮损出现。手掌中白斑也消退。
:
本患儿失“肝常有余”的代表,肝有余则易与外风相合而发病。治疗上始终是在初诊方的基础上加减,仅四诊即获痊愈。方中旱莲草、生地、赤芍、栀子、紫草清热凉血,白蒺藜平肝祛风,是治疗白癜风的要药,浮萍,白鲜皮祛风消白。此外,窄谱中波紫外线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仪器,具有促使黑色素生成的作用,口服中药配合其照射,可以起到增效的作用,而且没有副作用。
近期精彩文章选读
(重要)第五届全国皮肤病中医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学习班最新通知
从一则湿疹案体会中医精细辨证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7)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6)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5)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4)
刘爱民主任医案选粹连载(3)
青年医生︱张步鑫:一位优秀青年中医的成长之路
医院皮肤科教您如何避免面部皮炎加重
注:以上病案均节选自刘爱民主任新书《皮肤病中医诊疗思路与病例分析》。略有删减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