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门诊,忙到飞起,恨不得一分为二,有两个办办,一起出诊。
最忙的时候,手术室助手小李,艳若桃花,一路小跑进来,俯低身子,在耳畔说:办哥,等下帮我朋友看个病。还没等我答应,一阵银铃般笑声响起,人已走远。
未几,朋友带小孩至,一看,怎么鼻周一圈白,心里怪怪的。白癜风?单纯糠疹?一脑浆糊。去做个伍德氏灯吧,我说。二话不说,去做。
不到五分钟,就回来了,医生,检查室刘医生说开多个单查一下真菌,嗯?难道小孩背上还长了东西像真菌感染?忙着和另一个患者交待病情,没细问,开单了事。
又过五分钟,带着结果回来,说是花斑癣。我的老天爷!我工作十几年,从来没见过花斑癣长在这个地方,长成这个样!再看看伍德氏灯的结果,提示棕黄色荧光,花斑癣的可能。
厉害了我的刘医生!心里想道。没有她,今天要误诊了。那一刻,深深感受到了团队的重要!医院皮肤科很不错,不是因为某个人,而是因为整个团队,在临床的诊断、治疗中,都是可信赖的伙伴!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事事精通,各有各擅长的领域,但是互补起来,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整体!
是啊,这就是团队的重要。每个员工的不足,由其他员工补充;每个专业的不足,由其他专业补充;每个科室的不足,由其他科室补充。医院的优势,为了临床能力的提高、学科的发展,在合理的范围,可以在人力、物力上尽情地投入,不管收益。
先说物力的投入,医院,只要科室需要,不管需要的患者多还是少,各种药品、各种治疗,各种检查,有多少配备多少。
医院呢?目前政府刚开医院,尚处于起步阶段,医院、医疗机构,大多规模都还小,投入资金也有限,如果也和医院一样,弄成综合性,会怎么样呢?对于物力的投入,仪器只能进常用的;药品只能配备走量大的;治疗只能开展需要人群多的。
开个玩笑来说,结果就有点像这样:你去一个东北小食店吃东西,老板,来条炸鲤鱼。对不起,这没有,我们有羊肉水饺。老板,来只烧鸡。对不起,这没有,我们有羊肉水饺。老板,来份狮子头。不好意思,这没有,我们有羊肉水饺。医院,医生,我发烧。好的,我们有头孢。医生,我胃痛。好的,我们有头孢。医生,我拉肚子。好的,我们有头孢。
再说人员配备,医院的话,每个科室,各个亚专业,人员的配备都是充足的,说句不好听,分分钟配多几个,以免你倒下,可以立马有人顶,做到无缝衔接;各个亚专业、各个科室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正所谓,兄弟你行不行?放着我来!
医院呢?限于财力,各个专科,多数也就科室那头厉害,装点门面,真要遇到个事,找个商量的都没有,更不要说各科室之间的合作了。就假如说吧,他们有个极牛的皮肤科专家,来了个看不懂的皮肤病,咋办?或者,一眼看出患者是皮肤癌,想做个病理活检确诊。可是有会做病理活检的医生吗?病理取了,不是典型的表现,有敢拍板的病理科医生不?病理确诊了,肿瘤巨大,有敢手术的医生不?手术做完,患者出现问题要抢救,有抢救的ICU不?多数是,你去某某医院吧,我们这处理不了。
所有这些,一环接一环,缺一不可。医院要真正做好,其中一个选择,就是做成医院那样,那种规模,养活那么多人。现实是绝大多数私人医疗机构,却都做不到这种投入,除非像李嘉诚这种富豪、财团,医院,无休止地投入,所有东西都要最好的,各个专科也可以请得起大批各种专业的顶尖专家,包括国际上的知名专家。真正好的医疗机构,是不缺患者的,毕竟,健康比金钱重要,而且,中国很大一部分家庭也步入了小康。
医院的第二个选择,是建立专科。盈利快,需求多,容易经营。例如口腔、泌尿、医美、妇产、儿童,而且门诊经营为主。业务相对简单,风险又低,投入不高,却有巨大收益。
国家已经放开了私人办医、多点执业,来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早期虽然跌跌撞撞,经营困难,就像蹒跚学步的小孩,但是,小孩也总有长大的一天,不是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