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如何正确驱虫?
有的父母一听说孩子肚子痛,就认定是宝宝肚子里有虫子,赶快找来各种各种驱虫药给孩子服用。
事实上,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引起宝宝腹痛的原因很多,不一定就是由虫子引起的。即使是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腹痛,也不能随便给孩子服用安乐士、肠虫清等驱虫药。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激发虫体游动乱窜或扭结成团,加剧宝宝腹痛症状,个别患儿甚至会发生胆道蛔虫或肠梗阻,催化病情更复杂严重。
判断宝宝肚子里是否有蛔虫要观察四点:
一、看消化道症状:有蛔虫的宝宝易偏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间歇性脐周疼痛,痛时按揉可以缓解,还可能出现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二、看皮肤症状:有些宝宝面部、颈部皮肤上可出现“虫斑”,有的呈圆形或椭圆形白色斑片,上面有细小的灰白鳞屑;
三、看精神状态:如宝宝情绪不安,烦躁、磨牙、易惊易醒等家长也要注意;
四、生长发育迟缓,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
两岁以下的儿童不用驱虫
家长考虑驱虫不宜太早,两岁以下的儿童,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厌食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两岁以内的孩子吃外面的食物比较少,而且一般都在家长的看护下,感染虫卵的概率也比较低,所以没有多大的驱虫必要。两岁以下的儿童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幼儿的活动卫生,切断虫卵的来源。从季节上来说,一年四季均可。但秋季是驱蛔虫的最佳季节。夏季,大人和儿童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到了秋季,幼虫长为成虫,都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可谓是打个正着。10月份堪称打虫的最佳时间。
驱虫误区
生活中不少父母根据宝宝脸上是否长有“虫斑”或夜间是否磨牙及有无腹痛等症状,来判断孩子腹内是否有虫寄生,这种做法并不科学。“虫斑”是缺乏B族维生素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医学上称为单纯糠疹。夜间磨牙,固然蛔虫分泌的毒素可诱发其发作,但精神紧张、缺钙、牙病等也可引起,因缺乏特殊性,故不可靠。至于腹痛,原因就更多了,比如肠痉挛、腹部受惊、肠炎以及腹型癫痫等都可引起,寄生虫捣乱仅是腹痛的因素之一,并不能明确诊断。
诊断是否有虫最可靠的证据,是孩子近期排过虫子。如果没有排虫的病史,那就得做粪便显微镜检查,如果发现有虫卵,即使只有一个,也应该确定孩子肠内有虫。对儿童来说,定时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有哪种寄生虫,很有必要。
驱虫药使用注意事项
1.建议驱虫药需在空腹或夜间睡前给宝宝服用,药力更有效,并注意参照宝宝大便情况,适当给予泻下药,以促进虫体从体内排出。部分驱虫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水和植物纤维能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帮宝宝及时把驱虫药物杀死或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一起排出。因此驱虫过程中要多让宝宝喝水,多吃含植物纤维的食物。避免让宝宝吃辛、辣、热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引起便秘,从而影响驱虫效果。
家长该如何选药?
*市面上驱虫药品种繁多,家长该如何选择呢?不同的驱虫药相对应杀死不同的寄生虫,孩子身上较常见的蛔虫、蟯虫、钩虫等,药物有肠虫清、宝塔糖等,选药应遵医嘱。对于孩子来说,当以打虫效果最好、药物反应最小为佳,如甲苯咪唑、哌嗪、噻嘧啶、左旋咪唑、奥苯达唑等。
*驱虫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服用不当也会出现问题。很多种疾病可引起消瘦或者腹痛,如果盲目服用驱虫药,可能让寄生虫产生抗药性,给以后驱虫增加难度。肝脏功能不全、胃脾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更应慎用或不用。
如何预防感染蛔虫?
1、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的清洁;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吸手指头;
3、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
4、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红黄蓝幼儿园保健室
年7月12日
陪伴不止是时间,
而是全身心地放下和投入;
陪伴不止是付出,
而是一起自由地探索与成长;
陪伴不止是在一起,
更是一种美好而愉悦的家庭氛围。
亲子共成长,一起慢慢爱!
兴义红黄蓝欢迎您的加入